大小“老虎”看過來
文|王華玉
《華聲》雜誌的定位是“圍觀權力,趣讀政治”,政治場域的智慧和趣味是我們的主打,反腐題材本非我所好,滿紙貪官,一來給人“萬裏江山一片黑”的感覺,不是主旋律的唱法;二者顯得有點地攤,不符合咱高大上的追求。嗬嗬。
不過應著這反腐的節奏,我們每期也還是會登載一兩篇“打老虎”的文章,“政治正確”嘛。但本期我們卻真心犯難了:“老虎”實在太多,光是七一建黨節這天就倒了4隻,前軍委副主席這樣的“吊睛白額大蟲”都冒出來了,不知道該選誰啊!真個是老革命碰到了新問題。咋整?
拿著編輯同學提交的一長串反腐稿件名單(徐才厚、冀文林、萬慶良、令政策、“萍鄉教父”賀維林、央視名嘴芮成鋼),我考慮再三,決定發徐才厚和芮成鋼。
選擇徐才厚,除了有不言自明的最大“老虎”這個簡單理由,更是為了給讀者提供一些思考——一個出身寒門、曾經連空調都不敢裝的謹慎官員,何以到後來蛻變為巨貪?在職時全身而退,退位後卻被揪出,其不尋常命運傳遞了怎樣的反腐信號?位列三公,照樣說倒就倒,時下“打虎”的強度會給正在當權的袞袞諸公怎樣的震懾?這些疑問,我們的文章裏都有詳細論及,所以標題叫《問“厚”》。當然,也有沒說出的弦外之音:軍委副主席都倒了,接下來的“老虎”會打到哪個層級?一起且行且觀望吧。
芮成鋼的入選多少有些“意外”。與哪些“老虎”相比,他隻是個“小蘿卜頭”,根本不夠格;而且又是我們的媒體同行,家醜不外揚,那可是幾千年的潛規則。但越是這樣,就越發顯出其特異之處了。同是媒體人,我們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拿得比農民工還少,人家央視名嘴卻上下交權貴、左右逢財源,僅僅就因為他水平高些嗎?不管怎麼說,結局是往日呼風喚雨的芮成鋼栽了。借用一下徐才厚一位老同學寫的一篇文章的標題,我們也想問問芮成鋼:老同行,你咋混成這樣了啊?!
芮成鋼不是第一個出事的媒體人,之前翻船的報社負責人不少,央視領導也有幾個。但作為不帶官銜的媒體人,芮成鋼頗有典型意義。他有一句名言,“搞關係,必須的!”眾所周知,搞關係除了銀子開路,也講究門當戶對,即什麼層級的人相應能找到什麼層級的關係。芮成鋼雖是名主持,具有粉絲效應,但若離開央視這個官媒平台,他還能“認識很多高官”“能量很大”嗎?他悉心編織出的關係網,正是一幅我國媒體生態的浮世繪。真實、客觀是新聞業的生命線,如此關係網裏麵生產出來的產品,其質量有多可靠?還能履行好媒體的監督職責嗎?
推而廣之,這些年廣被詬病的商業腐敗、學術腐敗等,無不咎自政商混搭、官學媾合。如何斬斷越界的政治之手,還企業、高校、媒體以本原角色,當是芮成鋼事件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