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對待中風後遺症 康複鍛煉不放鬆(1 / 2)

積極對待中風後遺症 康複鍛煉不放鬆

身心健康

作者:孫孫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中風普遍留下的後遺症也是困擾病人與家屬的大問題。據相關資料顯示,每年新發中風病例約有200萬,每年死於腦中風超過150萬人,中風後存活的600~700萬人中,75%~80%會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在中風後及時、積極地進行康複鍛煉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中風康複需正確對待

王大爺今年71歲了,退休後的生活過得平和快樂。一天早晨他準備起床,卻覺得腳軟無力,口角歪斜,半身沒有了知覺。身邊的老伴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叫來兒子將父親送往醫院。

醫生通過檢查確診王大爺是患了腦中風,立刻讓他住院進行治療。王大爺住院後和病房裏同患中風的老李成為了好朋友。

經過一周的緊急治療,王大爺的身體漸漸恢複了,在醫生的叮囑下他順利出院了。回到家的王大爺謹遵醫囑,積極進行康複鍛煉,在家人的鼓勵下他主動開口和周圍人交流,精神一天天好起來,走路也越來越穩了。

一天王大爺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病友老李,便打了個電話詢問老病友的身體情況。老李的老伴告訴王大爺:“老李每次要鍛煉就怕痛怕辛苦,又因為自己口齒不清,他很自卑,也不願意與他人交流。現在病情恢複得很慢,個性也越來越傻,快和社會脫節了。”

編輯提醒:康複治療不可輕視

中老年人中風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我國現有的中風病人中,約有3/4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康複介入是預防殘疾的關鍵,通過康複,可使大多數中風病人減輕或避免殘疾,恢複生活自理能力。

康複治療時機把握很重要

中風病人在渡過危險期病情穩定後,就可以進行康複鍛煉,以促進病體康複。我們提倡康複鍛煉越早越好,腦梗塞可在病情穩定後2~3天進行,腦出血可適當延長。特別是對肢體癱瘓,語言、認知等一係列障礙者,如果不進行或不及時康複,極易留下終生殘疾。

抓時機、認真堅持功能恢複鍛煉

功能鍛煉時應先被動、後主動進行運動。主動運動一般是以健側帶患側,下肢促上肢,由臥到坐,由立到走,由支架到徒步。這些運動可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複,防止癱瘓肢體的攣縮,增進身體健康,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如何進行康複鍛煉?

危險期功能位的擺放

在危險期,家人應幫助病人保持肢體功能位置,以預防孿縮畸形。

平臥位

上肢:肩上抬前挺,肩胛後方放一薄墊,糾正肩胛內旋內收。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與腕均伸直,手掌平放,手指伸直分開,整個上肢放在枕頭上。

下肢:骨盆和髖前挺,大腿稍向內夾緊並稍內旋,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枕頭或砂袋,以支撐整個大腿外側以防下肢外旋。踝呈90度,足尖向上。

側臥位

側臥時,癱瘓側上肢保持肩外展位,上肢保持伸肘、伸腕和伸指姿勢。下肢保持適當屈髖和屈膝體位,在膝關節處和外踝處置氣枕,保持足背屈的體位。每兩小時給予患者翻身一次,側臥位時可在肩部和腰部放置枕頭。

Q:中風患者剛開始一般自己都不能活動,家人如何來幫助病人在床上進行恢複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