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新)
當代鄉村與城市小說。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上部以林村人林誌勇勇敢的走出村子到他鄉闖蕩的故事,期間經曆了人生的起伏人性的蛻變與沉淪。再到最後的醒悟,給當今的時代背景下發出最嚴厲的拷問。下部以林誌勇的兒子的故事在改革開放後的背景下沿著父親的路尋找。揭發了當今時代下九零後的迷茫與困惑。
“時間是衝刷一切的解藥。世界上如果有重來的話,或許一切會變得那麼的不一樣,你還是你,我還是我。我們並不會有任何交集,不會有相遇,再到相愛,甚至是在相互傷害。”林嶽輕輕對著遠方自言自語著。目光望著即將下山的夕陽,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離開。
炎炎的夏日終於有些消退,初秋的天似乎近了。遼闊的大地上,看著幾隻蜻蜓相互追逐,成雙成對。林嶽呆呆望著這幾隻蜻蜓,竟然也入神。藍天下的萬物都是那麼美麗,大地哺育下的生靈們是那麼靈性,什麼季節該做些什麼,生老病死,難道是命運冥冥中不能掙脫的牢籠嗎?萬物都一樣擺脫不了時間和命運的摧殘,或許離去才是答案。林嶽苦苦追尋的答案到底又是什麼?是什麼讓林嶽對人生,對世界充滿了懷疑與疑惑?或許我們追尋著他的腳步,我們就可以找得到答案。
第一章
90年代是中國一個全新時代,中國早在78年三中全會迎來了改革開放,中國政府在廣東、福建沿海地方共開放了四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和廈門經濟特區。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長期進入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其中深圳特區的效果顯而易見,大批大批人往這幾個發展較好的的大城市淘金,尋找更多的機會去了。
但是其中有一個特區也很特別。那就是汕頭市,汕頭市處於潮汕地區。潮汕地區是位於廣東省與福建省的連接處,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曆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稱之為“省尾國角”。潮汕地區東鄰漳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界梅州、龍岩。這裏三麵背山,一麵向水。境內雖有富饒的潮汕平原,但生存不易,常有台風與地震威脅.而且地少人多。人口卻近有1500萬。
危機意識一方麵“培養”了潮汕人的精耕細作,使其有“耕田如繡花”之美譽;一方麵也激發了潮人出海闖蕩的精神,這兩者共同鑄造了潮人的海洋精神:“敢闖能略,謹慎精細,務實勤儉。所以冒險精神對潮汕人來說,像天生帶著似的。
在潮汕鄉下的很多村子裏,消息還是比較閉塞,即使聽過經濟特區這一詞,很多人也並不是了解這個詞語的大體意思。
當其中潮汕地區裏的汕頭市被中央開放為經濟特區的消息傳來,汕頭很多知識分子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一次難得懂得機遇,對潮汕人來說機遇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的,他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去把握。
其中包括了後來才接觸這一新理念的林誌勇。
林誌勇從小父親早早就過世了,留下母親和兩個弟弟。所以在大多數人識字的時候,他自願放棄學業跟著他的母親顧嫂在村裏大隊的田地裏幹活,晚上裏倒也刻苦,農活後就帶著一本他父親在世時留下來的《三國演義》,央求鄰居家有上學的小夥伴逐字逐字教他認,不多幾年時光便學會簡單認字的本事。一直到了25歲的時候母親托村裏的田嫂說了一門親事,與隔壁村的周君結了婚,婚後日子過得十分美滿。隻因林誌勇從小勤奮顧家,長大了一樣,因為從小失去父親的原因讓他十分懂得照顧家庭,對母親十分孝順,對自己的兩個弟弟嚴厲而又充滿了無盡的愛。婚後更是如此,所以日子過得十分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