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波逐流易 獨善其身難(1 / 1)

隨波逐流易 獨善其身難

總編視線

前不久,一次同學聚會,發現當年的同學變化都很大,一個原來的假小子女生,從來不修邊幅的,現在已經變得很淑女,很有風韻。原來她這些年一直在一個大銀行工作,同事全是些講求品味的白領;另一個以前是一個很清純的小女生,現在卻津津樂道於官場的事情,很是老於世故,原來她已在一個官僚機構浸淫多年;還有一個部隊上轉業的同學,當年上美術課的作業都是別人代筆的,如今儼然一個書畫收藏的行家,一打聽才知道,在他轉業以前,部隊的領導們都喜歡字畫,於是他也受影響,鑽研字畫,如今說起古今書畫家,也能如數家珍一般了。

看到這些,我不得不感歎,人常常是環境的產物,你在一個圈子生活久了,就會被那個圈子同化。就像同一棵泡菜,在不同的壇子裏浸泡一段時間後,味道都會變得不一樣,更不用說把人投在不同類環境中了。

一個人的氣味通常越來越接近離他最近的那些人,因為一個人的味道,不是取決於他是哪類蔬菜,而是取決於浸泡它鹵汁的味道。這就是所謂的“泡菜效應”。

根據“泡菜效應”,人在不同的環境裏,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麵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正是古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鹵汁的種類多了去了,酸的、甜的、辣的、麻的……所以,一個人的味道,會隨鹵汁的改變而被重塑。

除了工作鹵汁,你還可以看到朋友鹵汁對一個人的影響。我們所交的朋友的麵貌,也是我們心態的舵手。就拿我們收藏圈子來說,交了一個懂鑒賞有眼光的朋友,無疑會提高你的鑒賞力;交了一個興趣廣泛的朋友,也會拓展你的收藏項目。本來你隻是喜歡集郵,但你的朋友是個雜家,不久也許你會發現,你收藏的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多,品類越來越雜。

回想我們收藏的經曆,也不得不承認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很多年前,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懂收藏,後來受收藏大潮的影響我們開始收瓷器、玩古玉、賞字畫。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改變?就拿玉來說吧,我們覺得“玉是一種珍貴的藏品,因為大家都認為它是一種珍貴的收藏品”。於是玉的價格飛漲,越漲我們越買,越惦記,越想擁有。似乎沒有玉,我們的人生就不完美,但玉本質上不過是一種石頭而己,正如有一位外國名人所言“就像一束紅玫瑰,美麗迷人,象征著浪漫,但它歸根到底也隻是普通的花而已”。

收藏圈子本來是一個文化圈子,講求的是個人品位,但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商業圈子。我見過的收藏愛好者,大多數家裏都被各種藏品堆了個滿坑滿穀,哪裏還有空間來考慮品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如今的收藏行業,已成為一壇披著文化外衣的商業鹵汁,感染上了銅臭氣;大家津津樂道的不過是這個玉值多錢,那個紫砂壺值多錢,某某畫家的行情每平尺又漲了多少元,有幾人還去關心這些藏品的文化價值?當大家都把收藏當成一種掙錢手段,那些真正愛好收藏的人,要想獨善其身,其實也挺難的。

我們都是一棵泡菜,放在哪兒久了,就是哪個味道,即使你想抵抗周圍的鹵汁,終究也難逃被沾染上它的味道。

有人說,我很強大,環境隻是我的外衣,想脫了就脫了。我想說,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進入這個環境,當你的身心都在環境中的時候,環境就像紋身,想丟都丟不掉。要麼不“紋”,要麼永遠帶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