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經常在睡眠時出汗,汗水浸濕了衣衫、枕巾,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盜汗。孩子睡眠時出汗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家長因此而憂心忡忡。
孩子屬於純陽之體,體質嬌嫩柔弱,肌肉皮膚都很薄弱,和成人比較就特別容易出汗。如果孩子隻有單純少量出汗是正常現象。如果出汗量過多,而兼有其他症狀,則應考慮是否生病了。孩子出汗,可以表現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盜汗等。
其實出汗是人體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肪酸等代謝產物。由於小兒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所產生的熱量及代謝產物也相對較多。同時,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在入睡時,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腦的控製而一時興奮,出現多汗現象,這完全是正常的。隻要孩子無其他症狀,如煩躁、哭鬧、易醒等,就不必管他。這樣出汗往往見於入睡後半小時之內,且以額頭出汗為主,一般在睡後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多見於3~7歲的小兒,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有人稱之為生理性多汗。
但如果孩子平素身體虛弱,夜間入睡時大汗淋漓,如同水澆,甚至整夜出汗不止,透枕濕衣,且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症狀,則屬於病理性多汗。病理性盜汗多見於佝僂病,以3歲以下的小兒為主,主要表現在上半夜出汗,這是由於血鈣偏低引起的。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征,患兒同時還有低熱消瘦、體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1.一旦發現孩子排汗量大,家長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隻有明白是怎麼回事,才能很好地采取應急措施。
2.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調整生活規律,消除生活中的致熱誘因。如入睡前適當限製小兒活動,尤其是劇烈活動;睡前不宜吃得太飽,更不宜在睡前給予大量熱食物和熱飲料;睡覺時臥室溫度不宜過高,更不要穿著厚衣服睡覺;蓋的被子要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
3.對病理性盜汗的孩子,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維生素D等。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進行抗結核治療。孩子盜汗以後,要及時用毛巾擦幹皮膚,更換衣服,還要勤沐浴。要讓孩子經常參加戶外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也會隨之而止。
4.應該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也應多吃,特別是要多吃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果類。
5.如果孩子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同時伴有麵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即可糾正。
孩子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熱牛奶、麥乳精等,孩子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因此要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