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孩子食物中毒了怎麼辦(1 / 1)

食物中毒是攝入了有毒有害物質後,出現的非傳染性急病。食物中毒分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黴變食品中毒等。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見的一種,肉類、蛋類、奶類、水產品、海產品、家庭自製的發酵食物等均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誤食有毒化學物質或食入被其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農藥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等。有毒動植物中毒是指誤食有毒動植物,或攝入因加工、烹調方法不當,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動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魚中毒、毒蕈(毒蘑菇)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豆角中毒、生豆漿中毒等。真菌毒素和黴變食品中毒是指食用被有毒真菌及其毒素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黴變甘蔗中毒、黴變甘薯中毒等。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幹、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後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不僅給少年朋友帶來痛苦,而且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嚴重的還可造成死亡。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好食物中毒的預防工作,方法如下。

(1)注意飲食衛生,飯前讓孩子洗手。

(2)講究廚房的衛生,妥善保管好食品,避免蒼蠅叮爬。

(3)加工食品的生熟器具要分開,尤其是加工熟食和涼菜的刀、板、盆等用具,不能與加工生魚、生肉的器具相混用。

(4)發芽的土豆不能吃,豆漿、扁豆要煮熟,動物的甲狀腺也要切掉,魚蝦等水產品不生吃。

(5)選擇與鑒別食品質量的優劣,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對於不明性質的植物、動物肉,不要輕易采集與購買。

小朋友們一旦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症狀時,家長千萬不要驚惶失措,應冷靜地分析發病的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時間長短,及時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果進食的時間在1~2小時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果無效,可多喝幾次,迅速促使嘔吐。亦可用鮮生薑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衝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食物,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使迅速嘔吐。

2.導瀉。如果進食受汙染的食物時間已超過2~3小時,但精神仍較好,則可服用瀉藥,促使受汙染的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

如果孩子因食物中毒出現手足發涼、麵色發青、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平臥,雙下肢盡量抬高,並馬上告訴大人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