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如何應對孩子的割傷(1 / 1)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對什麼都很好奇,在家難免會碰一些對自己有傷害的物品,如菜刀、水果刀、開罐器、釘子等物品,很容易傷害到手或腳而出血。如果傷口不是特別大的話,家長可以自己做些應急處理。

當然,不小心擦破點皮,或者磕塊瘀青,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麵對的。輕度的創傷有益於他們了解周圍環境,提高身體自身的反應力。當孩子不小心被割傷後,家長應該迅速處理。較嚴重的傷口家長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幾小時之內就會引起感染,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病症。因此,一旦孩子發生割傷擦傷的情況,需要家長及時采取救助措施,以下是一些具體介紹。

1.如果孩子手指上的刀傷不是很深,首先要止血。在進行止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把手指舉高,捏住指根兩側,出血即可止住。然後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以使傷口幹淨。再用無菌紗布或幹淨布覆蓋傷口,壓迫止血大約十分鍾可以使傷口閉合,再蓋一塊紗布加以固定。到第三天看看傷口,如不化膿,再用酒精消毒傷口四周皮膚,包紮好即可。

2.在止血後一定要消毒,以免傷口感染,並貼上無菌紗布。如果想讓傷口盡速愈合,也可使用紗布。傷口深且大時,恐有神經或肌腱斷裂之憂,因此除了止血外,應將傷口以無菌紗布覆蓋,迅速送醫院治療。

3.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傷口處有玻璃或金屬嵌入、紮入,不可簡單地壓住傷口,以免玻璃或金屬紮得更深。遇到這種情況,最好帶孩子去看急診。

4.如果傷口很深或較大,或者發現有感染時,需要馬上去醫院治療。去醫院途中應盡量止血,並保護好傷口,可用消毒紗布壓迫或包紮傷口,切忌亂敷藥,以免影響醫生的醫治。

5.對已經包紮好的傷口,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不要再沾水。每隔一天,家長應該打開包紮看一看,如果傷處又紅又腫,要請醫生處理。如果沒有問題,約七八天後,就可以去掉包紮了。

傷口處理完畢後,家長也應自己觀察,如果幾天後傷口出膿、紅腫,孩子有發燒等跡象,可能是傷口感染了,應找醫生看一下。另外,創可貼一般隻可用作臨時止血,血止住後不可長期包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