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孩子“抑鬱症”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且逐年上升。抑鬱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十分有害。它是一種消極的複合性負麵情緒,包括悲傷、恐懼、焦慮、痛苦、羞愧、自罪感等等,它使孩子的心理過度敏感,對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縮的態度。
孩子的世界應當是繽紛多彩的,充滿歡笑和快樂,可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卻總是鬱鬱寡歡。由於各種原因,有許多孩子時常被抑鬱的情緒所侵襲,嚴重的甚至會成為抑鬱症。這是一個令孩子自身和他們的家長都感覺痛苦和困惑的問題。孩子的不良情緒牽動著家長的心,那麼,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抑鬱的陰影呢?
1.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很多父母忙於工作,隻是把家當做休息和睡覺的地方,對孩子的愛也很少。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情緒消極的話,如對社會的不滿等,孩子也會被感染,出現消極抑鬱情緒。父母之間感情冷淡,甚至出現爭吵等不良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如發現孩子有抑鬱情緒出現,家長一定要注意多鼓勵,不要把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橫向的比較,為孩子“精神減負”。
2.做孩子的好聽眾。傾聽不僅能幫助家長真正地了解孩子,而且對孩子來說,也會釋放出他內心的壓抑,從而消除顧慮。作為父母,在孩子緊張、不安或者苦悶的時候,不妨試試耐心地聽聽他的訴說,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能理解他,從而在內心產生欣慰之感,進而使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3.不要對孩子管得太死,而是要和孩子成為朋友。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喜歡在同代人中尋找歡樂,尋求共處。他們往往對父母過多的幹涉表示反感,家長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盡量安排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多思考、多接觸、多交流,多鼓勵他們。
4.父母要有良好的情緒和個性。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鬱的情緒,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無法理解孩子的思想,這就導致孩子的抑鬱情緒。如果父母本身是一個快樂開朗的人,那麼他就能夠用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也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5.注意孩子的飲食。飲食上宜多吃動物肝、魚、蝦、豆製品、蛋類等健腦活血食物。此外,香蕉、巧克力、核桃仁等食物,對改善或調節抑鬱情緒也有幫助。
對孩子的錯誤不能一味地指責、斥責,有歧視態度,而要多關心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