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漫步江湖行】第一章,襄陽城破(1 / 3)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小令是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征召任陝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看到兵家必爭之地潼關而決定王朝興衰更迭,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這支小令,使作者以曆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不管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的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而在五十年前,宋末元初年前,中原大地上另一個和潼關一樣重要的地方,也同樣上演著一場事關王朝興衰更迭的慘烈故事,那就是襄陽城。

這座蒙古和大宋爭奪二三十年的城市最後以蒙古勝利而告終。

小說的故事就是從襄陽城破後開始的。

這一年是大元五年(1276年),也就是襄陽城破五年後,蒙元軍攻占南宋都府臨安城(今杭州),俘獲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二月初五,臨安城裏舉行和平受降儀式,趙隰正式退位,但趙隰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在閩粵等地繼續抗擊蒙古。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

此時中原已全部淪陷被蒙元占領,但各種反抗蒙古人的起義時常發生,讓元朝皇帝忽必烈大傷腦筋。

這一日,天高氣爽,在江南臨安府一個小村莊外卻顯的格外的熱鬧非凡,這個小村莊名字叫牛家村。

臨安城中已經戒備森嚴,大批蒙古士兵已經進駐了整個臨安城中,在通往牛家村的路上也有很多的蒙古士兵站崗,牛家村更是戒備森嚴。 並隱約有大批石刻工匠趕到牛家村。

牛家村本來人就不多,大多都是流落這裏的北方人,但由於幾十年的戰亂,牛家村的人口就更少了,現在這裏都已是荒村野外了,不多的幾戶人家也不敢出門,不知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蒙古士兵最是凶殘,仇恨南朝宋人,一般是見人就殺,這次卻沒有怎麼為難村裏的人,村裏的人也不敢多問。天天在家中聽到村子裏敲磚打石的聲音,卻不知在做什麼。

臨安城裏的百姓也是惶惶不安,不敢出門,但是最近卻有好多外地人湧入城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和尚尼姑道士,不光有中原人還有以前的金人西夏人,還有大批蒙古人來,竟然還有高鼻凹目藍眼睛的西域人及外國人。

自大元統一中原以後,大元疆土廣闊,人口眾多,民族複雜,元皇帝為了好治理國家,引入西域諸地的人來,更是把人口分為四等,南朝漢人為第四等最底,最無地位。

話說臨安城中有一家萬通鏢局,主人姓黎,名勝天,四十多歲,也是武林世家。家傳的武功劍法也頗有名氣,萬通鏢局經幾代人經營,在全盛時有鏢師十多人,趟子手五十多個,可同時出鏢六個鏢隊,幾無失手,卻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自從襄陽城失手後,蒙古大軍長驅直入,短短半年就統一了南朝,宋室滅亡。蒙古人為怕南人造反,收繳鐵器,解散幫派,那些山上的門派,蒙古人沒有辦法,就隻有解散城裏的武館鏢局了。像萬通鏢局就首當其衝了,在說現在到處都是蒙古人,比山賊還凶,見東西就搶,看到鏢車直接就搶走,所以也不敢在接鏢了,在官府還沒解散令下來前,鏢局已經自己解散了。

黎鏢頭解散鏢局後,沒事就在家教教兒子女兒看書習武,現在是亂世,兵荒馬亂,能圖個全家平安就行。

諾大的家業就顯的空空蕩蕩了,當年給鏢使趟子手還有下人住的房間都空了下來,黎鏢頭每次看到空寂的房間,想起以前一百多人吃飯喝酒的情景就暗暗心傷。

鏢局雖在臨安城中,但偏處一角,而且房間甚多,空著也是可惜。有人建議不如改做客棧,賺點零散銀子養家糊口,雖然也不缺那點銀兩,但也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再說現在兵荒馬亂的,還是多賺點錢好,多少能貼補一下。

但是現在都是逃難的很多,也沒幾個客人來住,所以房間一直都空著,生意一直不太好。

現在黎鏢頭卻不心傷了,因為空蕩的房間現在都已經住滿了人。早年黎鏢頭押鏢幾十年,也認識了江湖上不少人物,各門各派,三教九流都有。壓鏢武功很重要,關係更重要,有時候關係比武功還重要。江湖人雖講的義氣和實力,但若能和何門何派各個山頭搞好關係來往,就省去了打打殺殺,何樂而不為呢?黎勝天走了這麼年的鏢,深知這個道理,一直上下打通各方關係,而且黎勝天義氣雲天,出手豪爽,鏢局生意是沒出過什麼意外,認識的江湖朋友當然更多。

現在黎鏢頭卻很詫異,想不到他以前十幾年認識的江湖上朋友,在短短半個月內,竟然齊聚他們鏢局內。

每個人來了,隻說了兩句話,“一是這裏能暫住幾天嗎?二是你敢讓住下嗎?”

黎鏢頭最近也注意到臨安城裏來了好多人,早已知道現在臨安城的大小旅店客棧已是人滿為患,三教九流,西域諸地的都有,他們當然不怕官府,但是漢人就要小心一些了,不敢太招搖了。於是也隻能找隱蔽的地方住了,而萬通鏢局正好適合。

黎鏢頭聽了他們言語,雖不知道他們此行目的,卻也二話沒說,就讓住了下來,反正房間都是空的,但沒想到卻是越來越多,許多人慕名而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了,都是聽說了這裏有房間都趕了過來的!

黎鏢頭也是行走過江湖的,知道江湖規矩,他本人也是豪爽,隻要來的人,他都安排住了下來,他甚至為了安排幾個女賓,把女兒的房間都讓了出去。可是他也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一百多人,都互不理睬,就像沒看到對方似的。就是以前互相認識的人,也隻是詭秘的笑笑,並不說話,讓黎鏢頭大惑不解。好在這些人隻是住在這裏,吃喝拉撒自己解決,到也方便。 這些人白天待在房間不動,很少出去。最近幾日外麵蒙古兵很多,也不到百姓中盤查了。黎鏢頭雖不思不得其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倒也落得清閑。

這一天,黎鏢頭正在和家人吃晚飯,突然外麵又有人敲門說要投宿。院裏房間已經住滿了,本想讓下人說已沒房間了,卻感覺聲音有些熟悉,就開門一看,卻是當年的鏢師王長通帶著幾個人在門口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