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我能奉獻這本書給讀者,首先要歸功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我出國進修的機會,其次要感謝我的老師周華康教授的指導,使我能通過全國統考,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於1983年赴美進修。又經籍孝誠教授的指點,學習了新生兒行為測查方法,1984年春,我在美國哈佛大學兒童醫院取得貝利一布雷壽頓(B。Brazelton)教授授予的測查合格證書,成為中國惟一獲得此項證書的醫生。從學習新生兒行為測查開始,我對新生兒具有如此奇妙行為能力感到震驚。回國後,立即開展了新生兒行為測查的研究。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家長很歡迎這種展示新生兒行為能力的測查方法。為了適合我國國情,在引進國外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製定了一套20項新生兒行為神經的測查方法(NBNA)。申請衛生部重點課題的資助後,由全國12個省市兒科工作者展開協作研究,取得了係列成果。這種方法較簡便,節省了測查時間,又能有效發現新生兒的異常。這種方法現在已被兒科工作者所認可和接受,也便於家長了解新生兒的能力。
從國外技術發達的國家獲得的信息,了解到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如果從新生兒開始進行早期教育,就可以開發他們的潛能。1989年開始,我和北京協和醫院兒科的同事們開展了0~2歲嬰兒的早期教育研究,通過每月家訪指導和開家長會等方式,使受到有計劃、有目的地接受早期教育的嬰幼兒智力發展顯著優於常規育兒組,而且免除了由於家長不重視早期教育造成的智力低於正常水平的現象。在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得到了兒童心理學家茅於燕教授、孟昭蘭教授和學前教育專家陳幗眉教授的無私幫助和指導,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1991年,我與現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董奇教授與我共同申請“八五”國家攻關課題“嬰幼兒早期幹預和智力開發研究”,對100多個窒息兒和早產兒進行早期幹預的全國協作研究。結果也令人鼓舞,2歲後測查結果顯示,他們的智力水平達到甚至超過正常兒,沒有一個智力低下兒發生,而對照組(常規育兒)中有8%~9%發生智力低下,平均智力也低於正常兒組的水平。此項研究也被國內其他單位的研究結果多次證實。我也十分感謝董奇教授的合作與支持。
因此,我們有信心地說,通過全國參加協作的數十個單位,近百名兒科同道們的辛勤勞動和老一輩兒科專家們的指導和幫助取得的研究成果,說明了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意義是多麼重要。它可能使我國因精神社會因素和窒息、早產等因素所致的約占全部智力低下兒童的20%(約60萬)通過從新生兒期開始早期教育得到了預防,至少可以減輕他們的傷殘。由於我是一個醫生,經常看到家長帶著智力低下的兒童來就診,我深深同情家長的痛苦和負擔,因感到無力幫助他們而內疚。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早期教育減少智力低下的發生率,但是最關鍵的是早期預防,最好從新生兒期開始教育。
欣喜得知2001年9月聯合國大會將召開兒童特別會議。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本次會議將圍繞3個預期目標進行討論。其中第一個就是“每個兒童應該擁有一個最佳的人生開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貝拉米具體解釋了“人生開端”是指出生至36月。因為這段時期是大腦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大腦科學研究證明早期良好的育兒刺激,對腦的結構和功能發育在生理、生化方麵均有重要的影響,早期發展的影響可持續終生。我一直追求的目標是0~3歲教育成為國家的法規。沒有想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想得那麼周到,最近公布母嬰保健法第四章嬰兒保健第二十六條中,提到了給嬰兒“提供促進智力發育等科學知識”。北京市率先對學前教育製定法規,倡導和支持3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並強調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應當從嬰幼兒開始。教育部也在全國試點開展3歲以前早期教育的研究。
為了推動嬰幼兒早期教育,將我們的研究成果獻給父母、兒科醫生、幼教工作者和所有關心下一代成長的同誌們,我們於1995年出版了《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一書,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收到了成千封家長來信。這些信代表著千萬父母相同的心願,希望培養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因此促使我們寫一本更加通俗的版本,於1998年出版了《挖掘兒童潛能始於零歲》,在短短3年中印刷了5次,但仍有很多家長來信說買不到此書,因此,我們現在又編著了《塑造最佳的人生開端》一書。此書特點為內容全麵,通俗易懂,增加了最近的社區開展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和近年來積累的早期教育經驗。還編人了新生兒行為神經測查和法國阿米爾桑0~1歲神經運動測查的表格,供兒科醫生和兒保工作者應用,家長閱讀時可省略。希望本書對於渴望自己的寶寶有一個最佳人生開端的父母有所啟示和指導,對於為兒童優生優育辛勤工作的同行們有所幫助,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第一篇 新生兒的驚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