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有一天突然覺得自己好陌生(2 / 3)

2.青春期心理的變化

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過渡的一段發育時期。進入這個時期以後,孩子們的體格、體質、心理和智力水平進入又一個全麵的快速發育期,此時也是機體發育的最後階段。與此同時,人體內分泌係統發生巨大變化,代表男女性別的器官逐漸發育成熟,身體外觀的變化,也促使女孩們在心理和行為上較兒童期有明顯的改變。

男孩女孩在進入青春期以後,心裏多多少少會發生變化,其中也充斥著不少矛盾的心理。

(1)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們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麵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於學校、父母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製,使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麵,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裏,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自製性和衝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製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製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製,又易衝動的矛盾之中。

(4)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孩子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幹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於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5)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這種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對象,隻好訴說在“日記”裏。這些日記寫下的心裏話,又由於自尊心,不願被他人所知道,於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形成並慢慢趨於成熟的,是一個自然過程。父母要注意尊重與信任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協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實且有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性這個“禁區”的內容。

3.父母如何走近孩子的心裏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的快速變化給他們的心理帶來極大衝擊:憂心忡忡,灰心失望,煩躁易怒……很多父母說:“那個可愛的孩子消失了,現在的他經常對我們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他們可以和朋友通一兩個小時的電話,並報以愉快的笑聲,卻以簡短的兩三個字來應付父母急切的詢問,且表情冷漠。

不管父母接受不接受,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灰色”變化,很多父母對此一籌莫展。怎樣麵對孩子的“灰色”變化呢?

(1)跟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裏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裏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隻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