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幼兒交往中的“小團體”(1 / 2)

關注幼兒交往中的“小團體”

幼教天地

作者:郭軍亞

幼兒園是幼兒開始群體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兒開始與更多陌生人進行交往的地方,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小團體”,這些“小團體”具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脾氣相投的,有的是愛好相同的,有的是目的相同的,等等。在教學中發現,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這些“小團體”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教育,往往就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對幼兒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甚至造成將來孩子走上歧途。因此,關注對幼兒“小團體”的引導教育,培養幼兒正確交往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重視和研究,能夠讓每一位幼兒得到健康發展,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案例一】

小琪(化名)是在2000年入園的孩子,小琪的父母來縣城打工,就帶著孩子進城,將5歲的小琪送進了小班,在班裏他是年齡最大的,再加上他個頭高又結實,在班裏是最有“實力”的。到了第二學期他就成為班裏的“老大”,而且和幾個男生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小琪有時會搶其他同學的好吃的,或者一些他喜歡的東西,由於他“人高馬大”,很多被搶的孩子都不敢聲張。在他的影響下,這個“小團體”的其他孩子逐漸出現類似小琪的行為,有時他們會集體行動,搶或威脅逼要其他孩子的東西。老師發現這種情況,與家長聯係,經過教育雖然有所收斂,但由於小琪的父母打工比較忙,還是沒能徹底改變小琪的行為。因而,小琪從小學到初中都會拉幫結派形成一個“小團體”,搶奪、威脅他人的情況時有發生。到了初三,和另一幫“小團體”因為威脅他人要東西發生打群架事件。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發生在身邊的典型事例。原因是從小沒有養成正確與人交往的習慣,而釀成了反麵事件。由於幼兒天性好奇、好動,很容易和同齡人交往,形成一些“小團體”,因此,幼兒園教育教學注意班級、學校中的一些“小團體”是十分重要的,應該成為幼兒教育必須關注的內容。這些“小團體”往往會形成一定的勢力,由於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引導教育,就會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團體,這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案例二】

小明(化名)喜歡畫畫,而且是班裏畫畫最好的,曾經獲得市、縣各級幼兒繪畫比賽獎勵,也是班裏其他喜歡繪畫的孩子們的偶像,在他周圍逐漸形成一個由喜歡繪畫的孩子組成的“小團體”。有一次,班裏的一位女孩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雖然這位女孩給他道了歉,可是小明還是懷恨在心,上課時偷偷在這位女孩的衣服後背上畫了一個“小豬”。下課後他告訴了小團體的人,這些孩子就跟在這個小女孩的後麵喊“小豬”。自發生這件事後,班裏孩子衣服後背上時不時被畫上“小狗”、“小豬”、“小雞”,有的孩子告訴了老師,經老師調查發現:這些都是這個“小團體”的孩子們幹的。

這也是一個幼兒“小團體”案例。雖然這個“小團體”都是一些愛好繪畫的孩子,本應該是一個有好作為的群體,可就是因為交往中的不正確作用使這個小團體做出了不正當的行為,給其他孩子造成了不應有的傷害,同時也危害了自身,如果這些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製止,就會對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