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一位有錢的紳士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有一位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攔住了他的去路,他說道:“您好,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
“對不起,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完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往前走。
“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都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央求紳士。
紳士看見男孩很可憐,掏出自己的錢包,他無奈地說道:“可是我沒有零錢呀”。
“先生,沒事的。請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剛說完他便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第二天,紳士坐在自己的辦公室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這時候,他的仆人進來打斷了他的思路,仆人告訴他有一個男孩兒要求和他見麵。於是紳士讓男孩來到自己的辦公室,隻見這個男孩不是昨天的那個賣火柴的男孩兒,個子比那位矮了一些,穿得更加破爛。他一進來便說道:“先生,打擾您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
紳士好奇地問道:“你的哥哥呢?”
“我的哥哥原本昨晚上換完零錢要給你,可是不幸的是他在回來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如今正在家中躺著呢。”男孩說完臉頰上流了幾滴眼淚。
紳士這時才明白昨天男孩為什麼沒給他零錢的原因。他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他要和男孩的弟弟一起去看望那個賣火柴的小男孩。當他們來到男孩的家中,隻見他的家中十分可憐,沒有一個像樣的家具。男孩躺在床上,他的腿上裹著膠布,不能動彈,守在他周圍的是他的繼母。他一見紳士,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紳士,他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後來紳士才得知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已經雙亡,他毅然決定今後要負責兩位男孩的所有生活,承擔起撫養他們的責任。
曆史上,北宋詞人晏殊以誠實著稱。他十四歲的時候,由於他文采飛揚,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於是皇帝親自召見他,並對他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讓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皇帝原本想考一考晏殊的能力,可是晏殊卻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有的人一定會暗自慶幸,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表現自己,贏得皇帝的讚揚與認可。可是誠實的晏殊如實向真宗報告,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任職期間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員有個習慣,那便是他們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可是晏殊家貧,根本沒有錢出去吃喝玩樂,因此他便在家中隻和自己的兄弟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十分納悶,不清楚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向大家解釋道:“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隻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隻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通過以上的事情讓晏殊在群臣麵前樹立起了信譽,而真宗對他也十分信任,把他視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