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緒論:父母是造就英才的靈魂工程師(2)(2 / 2)

家庭學習指導應該是科學的。粗暴的做法必將導致嚴重後果:一是會使孩子怕學習、怕考試,越怕考試越考不好,從而怕學、厭學;二是會讓有的孩子從拿到卷子開始,就咬著牙等著挨打,出現“疲了”、“怪了”的消極心態,更難教育;三是還會造成孩子身心傷害,一旦出現悲劇性後果,最痛苦、最悲哀的是做父母的,這樣的事情報紙上經常有報道,應該吸取教訓了。

上麵講的“刺激”、“誘惑”、“粗暴”的管教,是“亂管型”教育。這樣的管教是越管越亂,越管越糟。

(3)“包辦型”教育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采取“保姆包辦”的方法,造成孩子出現依賴性,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主發展。

從“代想作文”到“替寫作文”,從“幫助計算”到“代做練習”等等,父母像保姆一樣什麼都“幫著”、“包著”,孩子從依賴、依靠到自己不學,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父母若有事一放下,孩子就徹底垮下來了。

父母千萬別這樣包辦。關心、幫助孩子學習是應該的,但要注意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學會學習。

近來又出現了“家教包辦”。請家教適時地幫助孩子學習,“扭轉一下戰局”是可以的,請高水平教師指點孩子掌握學習方法更好。而有的父母,買了一堆習題書,利用家庭教師長時間地給孩子做習題、講習題,就有害了。這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很容易造成孩子放棄重要的學校學習;還會給孩子加重負擔,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

無論是“父母包辦”還是“家教包辦”都有損孩子主動的學習和發展。

上述誤區警示天下父母:家教要講究科學,家長要耐心並細心,堅持科學民主的家教方法。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孩子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正在成長的人來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倡導科學,也就是倡導遵循現代化的學習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去教育孩子,隻有這樣,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做高明的父母,培育出色的孩子

如今,家庭已不再是孩子們唯一的接觸麵或社會化場所。現代社會的環境愈來愈複雜,孩子的行為問題,父母未必知道;孩子未來如何發展,父母本身也感到迷惑。但是不管社會變化多快,現代家庭功能如何改變,父母都是子女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父母的教育對於兒童人性的培養、價值觀念、人生觀以及社會態度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但事實上,還有許多人根本沒注意這種影響力的存在,他們已漸漸遠離了“稱職父母”的角色。如果孩子不能健康地順依自己的天性成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爸爸媽媽的錯!

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名高明的父或母呢?請你認真思考以下問題:

·父母的教育職責是什麼?

·你教了孩子什麼?

·有哪些是你該教給孩子卻沒教給他們的?

·你是否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

·你是否清楚孩子發展上的需求,並能對症下藥?

·你是否與孩子一同成長?

·你對孩子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

·你對孩子的期待合理嗎?

·你希望孩子在今後憑借何種心智去處理生活上可能遇到的難題?

·當你在孩子與你的期望有差距時,你通常采取何種教養行動?

·你通常是依照自己的主觀標準還是依照孩子的客觀實際來提出孩子學習的目標?

·當孩子對你的管教方式和你為孩子製定的學習目標適應不良時,你是否能察覺?

·你是如何處理孩子適應不良的後遺症的?

在此,我們向你提供十項家教規則,供廣大父母作為參考。

·滿足孩子的被愛感。

·發展孩子的歸屬感。

·為孩子提供時間和空間。

·負起適當的教育職責。

·站在孩子的立場去了解孩子。

·讓孩子覺得在家裏非常重要。

·讚揚孩子的優點。

·鼓勵孩子自由發表意見。

·防止孩子產生較重的嫉妒心。

·發展孩子的責任感。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不容推辭的神聖職責。中國古代有言:“養不教,父之過。”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為人才,那麼就不單單是供給孩子衣食那麼簡單,教育孩子與給孩子提供衣食同樣重要。如果說古人強調父母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基於人倫關係,那麼,今天我們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則是基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它關係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現代家庭教育已不再是個人情願不情願的事,而是一種社會責任。

每一位父母,哪怕你的工作再忙,情況再特殊,也不能忽略你的這一份職責——一把孩子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