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拋棄,不放棄(2 / 2)

第二天天不亮,張斌就乘坐著一架S-76出發了,開始前往汶鬆縣勘察地形。

這是他自己要求的,能夠為大家做點兒就爭取多做一點兒。

從早上七點多天色剛亮就出發,一直到十點半回來,然後加油換飛行員,換人再次出發,一直到下午兩點,一共十二批次的勘察,終於找到了一條最容易進入汶鬆縣的道路,但是也需要一些大型器械前往那裏進行挖掘。

器械有的是,基金會名下就有不少大型器械,就是培訓基地就還有兩台大型挖掘機。

但是這些設備太重了,加上道路不通,根本去不了。

“用直升機拉過去”,張斌說道。

EC-225軍民兩用直升機最大起吊重量可以達到近一噸,雖然看似很大,但是對於此時來說,太小了。

就是一台小型的挖掘機也有十多噸,除非是迷你型的。

迷你型的有不到一噸的,但是效率非常低。

不過隻要效率比人高就行了。

於是政府開始讓人開始尋找這種挖機,另外直升機開始往那邊運送人力。

沒有重型設備,咱就用人來挖,現在其他沒有,就人多。

聽說要去挖通道路給救援人員爭取時間,一時間外麵紛紛有人響應。

張斌他們選了兩百個人,都是身強體壯的好手,二十人一批,乘坐225,帶著工具前往疏通道路。

經過一下午的運輸,總計運往人員兩百三十人,吊往三台迷你挖機作業。

不管是直升機還是人,大家都是不分晝夜的工作。

特別是飛行員,因為不能長時間駕駛,所以飛兩趟就要換個人。

好在當初每架直升機都是正副飛行員兩個,加上學員,勉強能夠維持。

為了災區人民,所有人在這一刻都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似乎沒有人覺得累,沒有人覺得苦,大家都為了一個目標,早日疏通這條道路,打通救援通道,為地麵救援部隊早日進入災區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台發電機,數百個身影,幾台迷你挖機,沒有一個人在說話。

張斌帶著大牛和陳義等人,依然奮戰在第一線。

晚上十一點半,張斌他們竟然看到了第一批進入汶鬆的地麵救援部隊。

兩方相遇,所有人都是難掩激動之情。

這是從蜀都趕過來的救援隊伍,因為道路不通,所有人已經急行軍一百公裏了。

來不及休息,這些人便是趕往了張斌他們身後的汶鬆縣城。

直到第二天早上七點半,經過一個下午加晚上不停歇的疏通,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共疏通了至少兩公裏的山體滑坡,給救援人員至少爭取了一天的救援時間,外麵的車輛開始可以進入汶鬆縣。

不過救援的代價也是沉重的,第一天的全麵救援行動,就有三個人死在了山體滑坡之下,而大家卻是來不及悲傷,他們經過短暫休息之後,即將要投入到下一個救援任務當中。

麵對九死一生的局麵,沒有人選擇退縮,因為,這是他們共同的使命。

這一場災難,注定了是在生與死的曆練中走過。

而你也無法想象,死亡,在這一刻,是有多麼的讓人麻木。

可是災難麵前,也往往能夠喚醒所有人的心底深處的呐喊,不拋棄,不放棄,哪怕隻有一線機會,哪怕動用所有的力量,也要救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