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七夕:最浪漫的民間節日(1 / 1)

1. 七夕:最浪漫的民間節日

2012情比金堅話七夕

(編輯/綠茶)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星鬥高懸,草木飄香,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道與牛郎織女傳說相關的銀河。“七夕”是我國民俗大節之一,也是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牛郎織女的傳說起源很早,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叫牛郎,雙親早亡,隻好跟著哥嫂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一年秋天,馬氏逼他去放牛,交給他九頭牛,硬要他等到有了十頭牛才準回家。牛郎無奈,隻好趕著牛進了山。他獨自一人坐在山坡上,暗自傷心流淚,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麵前,得知他的遭遇後,老人說:“小夥子別難過,伏牛山中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照料它,等老牛病好了,你就可以趕著十頭牛回家了。”牛郎翻山越嶺,到伏牛山中找到了那頭病的很厲害的老牛。他采來一捆捆嫩綠的青草,一連細心喂養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抬起頭來對他說,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違反天條被貶人間,不幸摔壞了腿,需要百花的露水療治百天才能痊愈。牛郎又夜夜接來花露,精心為老牛療傷。百天之後,牛郎高高興興地趕著十頭牛回了家。馬氏見此竟然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什麼也沒帶,隻要了老牛相隨。一天,天上的織女隨同諸仙女下凡遊玩,在河裏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兩人產生了感情,後來織女偷偷來到人間,兩人結為夫妻,生下一雙兒女,過上男耕女織的快樂日子。然而,好景不長,事情很快被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把織女強行帶回天上。牛郎上天無路,老牛告訴他,等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上天了。老牛死後,牛郎按老牛的話做了,挑著一雙兒女騰雲駕霧上天去尋織女。眼看就要看到織女了,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釵一劃,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將牛郎織女分隔兩岸。他們隻能隔河相望,竟成生離。這情景感動了無數喜鵲,於是相約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之夜,飛集在銀河上搭成一座美麗的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可奈何,隻好允許兩人在每年這一天相會了。古代有很多文學作品以這一故事為題材,其中宋代秦觀的《鵲橋仙》詞最為有名: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的傳說大約形成於漢魏時期,在此之前,漢代的《月令廣記》中已有了雛形:“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瑕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文中的“牛郎”,“織女”為星宿名。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兩相對照,定型之後的傳說更為完整,更富有人情味,也更加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