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在爾等當中,結黨營私者不乏其人,甚至貪贓枉法者也不乏其人!但朕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所以朕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你們要記住,有一點是朕不能容忍的,那就是——”
皇帝突然一個轉身,聲調變得更加高亢起來:“禍亂朝綱圖謀不軌者,殺無赦!”
長安權貴心裏倒吸了一口涼氣,知道皇帝肯定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了。難道是太子……不少人下意識地將目光轉移向臉色陰沉的太子李豫身上。
李豫心內暴怒,卻又無可奈何。皇帝發作的太突然,太沒有前兆,而且手段也太不合常規,竟然選擇在宴請回紇權貴諸人的國宴上動手,這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無聲無息地布局,東宮盡管有很多後手,卻都暗藏沒有啟動,麵對皇帝突兀而至的瘋狂打擊,沒有任何辦法。
李豫已經明白過來,皇帝八成是衝東宮來的。
但李豫還是有點有恃無恐,他就不信,他這位父皇能公然違反祖宗規製和朝廷禮法,無緣無故將他這個一國儲君給罷黜了。
可李豫卻不想想,皇帝之所以是皇帝,終極的原因在於皇權獨攬,所謂的朝綱禮儀法度都出自皇帝的意誌,皇帝可以不顧禮法,做出各種瘋狂之事,頂多就是被後世所詬病。但反過來說,史官的筆掌握在當權者和勝利者手裏,曆史會怎麼書寫,完全是皇帝說了算。
一旦皇帝撇開所謂的顧忌,就是無緣無故甚至是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將皇太子給罷黜了,也就罷黜了。外人至多就是議論幾次,而朝臣宗室們頂多就是無力地反對兩聲,那有什麼用?
遠的不說,當年太宗皇帝李世民誅殺兄弟骨肉奪去皇帝之位,將高祖皇帝李淵威逼退位,這違背不違背大唐禮法?但結果如何?
再往前,武則天以後宮女子之身掌權篡位,甚至登基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帝,天下人又能如何?數十年過去,恐怕大多數人都習慣了女王當政。雖然後來武氏將皇位還給李氏皇族,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了。
更遑論說,當今太上皇李隆基當年看中壽王李瑁的媳婦,生生將兒媳婦霸占在身邊,兒媳婦搖身一變成皇貴妃,著更加不合禮法,但在當時,能站出來指責皇帝違背禮法的人有幾個?
所以說,與祖輩皇帝相比,李亨其實沒有做幾件太出格的事。相反,他登基於危難之時,勵精圖治在西北邊陲,一點點反攻,光複長安洛陽,收複大半江山,這個皇帝當的也很不容易。
好不容易要過幾天清淨日子,馬上就要開始大展宏圖,身邊又有兒子開始躍躍欲試蠢蠢欲動,對他的皇權覬覦三分,你說李亨會不會怒不可遏?
一個憤怒的皇帝,會幹出各種憤怒的事情,一切自有定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