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犯錯時,不要隻知道踢椅子(2 / 2)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在麵對責任的時候,一般都采取逃避的態度。而最簡單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逃避責任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位心理醫生,然後躺到他的診療椅上,花一整天時間談論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以及我們為什麼會變成目前這個模樣。這是極奢侈的一種現代享受。

假如有人告訴你,你的一切麻煩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所受到的不正常待遇,比如占有欲超強的母親或過度專製的父親。假如這種說法聽起來能讓你覺得舒服,並且價錢又不是太貴的話,我倒不反對你一輩子就這麼依靠心理醫生的支持。

威廉·戈夫曼醫師曾寫過一篇題為《幼兒精神病學》的極精彩的論文,文中提到目前日益增多的“心理密醫”是如何把大家寵壞的。戈夫曼醫師指出,許多向心理醫生求助的人通常喜歡“為自己的弱點及與世俗格格不入的行為找到一個心理學上的借口”,這樣他們就似乎得到了某種精神上的安慰。當心理學一直為那些不能麵對成人世界的人尋找托詞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繼續把他們的諸多困難歸咎於外在的各種因素。

早些時期,星相學一直是人們熱衷的對象。16世紀時,人們就常用“我的生辰八字不好”或“我沒有一顆幸運星護佑”等借口來逃避生活中的諸多困難或不幸。但是,莎士比亞在《愷撒大帝》一劇中,卻讓羅馬名將愷撒說出了如下一段話:

“親愛的布魯塔斯,過錯並非是由於我們所屬的星辰,而是我們有一種認命的習慣。”

假如你相信《聖經》中對耶穌事跡的描述,你便會明白耶穌最引人注意的品質之一,便是他擇善固執、毫不妥協的性格。當有人找他幫忙或治病的時候,他不會浪費時間去細查對方的潛意識,或者找出何人該對此人目前的困境負責任,而是說:“拿起你的被褥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你的罪已被赦免……”

耶穌的態度很顯然是在表示: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生活改造得更美好,而不是整日沉溺在自憐的深淵裏。

對於那些希望自己具有成熟人格魅力的人來說,他們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於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而不是像三歲小孩一樣,犯錯誤時隻知道踢椅子。

摘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