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一個獨自打拚的富二代(2 / 3)

不想進家族企業的年子君,從小性格就很獨立。因為趕上了家族生意的創業高峰期,年子君一出生,爸爸媽媽就沒能在身邊好好照顧她。剛出生五天,外婆就從黃山老家過來全權接手了尚在繈褓之中的小子君。從小到大,年子君的身體一直比較弱,是彼時剛剛退休的外婆,給予了她最貼心的照顧。外婆一幹就是18年,直到年子君高中畢業考上大學。

雖然家境優越,可是年子君的父母在思想上跟西方人很像,沒有太多窮養富養的觀念,覺得能為子女提供跟一般家庭的孩子差不多的條件就可以了,提供得太多反而會養成孩子一切東西都得來太過容易的感覺。所以她這個富家女從小就被這麼窮養著,以致於一直以來很多同學和朋友都不知道她有這樣顯赫的家世。

在年子君看來,外婆是她最親近的人。她在子君的生命裏扮演了多種角色,既是她的外婆和監護人,要照顧子君的生活起居;又像是媽媽,監督子君的學習,給她檢查作業,去開每一次家長會;也擔當了爸爸的角色,外婆一直對子君要求很嚴格,像極了家庭教育裏唱黑臉的“爸爸”。直到很多年後,子君長大成人才開始慢慢體會外婆她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她是怕自己稍一寵溺,會給小子君養成什麼不好的習慣誤了一生,也會覺得有負子君父母的重托。

外婆的教育方式很特別,那就是習慣於在子君表現好的時候去打壓她。小學的時候,子君在班級裏的排名一直在三四十名,外婆就會說她,“你看誰誰誰就比你懂事,說話都很像大人,不像你整天隻知道玩。”等到了初中,子君的成績終於進了前二十名,這對她來說可謂是突飛猛進,本想著外婆一定會好好誇獎她一番,可是一盆冷水隨即潑了過來,“嗯,是有進步,不過前麵還有那麼多人呢。何況,你這一次是前二十名,要是以後保持不住掉下來多丟人啊。”那時候年子君就開始明白,好,很容易達到,但是維持就很難,唯一的辦法是一直進步。

外婆雖然嚴厲,但是小小年紀的子君知道,她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是一顆柔軟至極的心。子君小時候很愛哭鬧,常常是整晚不睡覺,還需要一直抱著,於是,外婆往往一抱就是大半夜。還有一次,小子君生病了,外婆把她放在床上就去衝奶粉,可是渾身不舒服的子君並不能踏實地躺著,在床上來回翻轉中,一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可怕的是,她這一摔,壓碎了床邊剛衝好的暖水瓶,頓時滾燙的開水伴著碎玻璃片齊飛,小子君的半邊胳膊正中靶心,碎片紮透了厚厚的毛衣,毛衣又緊緊地裹在了皮肉上……撕心裂肺的哭聲招來了驚慌失措的外婆,來不及添衣換鞋,外婆背起子君就一路衝到了醫院。小子君被推進了急診室,信仰基督教的外婆在門外一刻不停地禱告,心疼地淚流不止。

童年的子君,是孤獨的,雖然偶爾可以跟父母見上一麵,卻也不是可以坐下來聊天的那種。大多數時候隻是在父母的匆匆來去中,彙報一下自己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再奢侈一點就是讓父母帶著她上街買買東西,或是去哪裏玩一下。至於膩在父母懷裏撒個嬌什麼的,是小子君童年裏最缺失的回憶。所幸,她很能理解他們創業的艱辛,慢慢長成了一個性格獨立的孩子。

緣於港劇,

去香港的信念始終堅定

在外婆身邊長大的子君,很是乖巧聽話,平時也沒有人能帶她到處去玩,安靜的時候,她就守著電視機不吵不鬧。那個時候,她最喜歡看香港TVB的刑偵劇,會跟著劇情去學著推理判斷,也漸漸喜歡上香港人之間單純平等的相處方式。從那時候開始,子君就開始幻想到香港去,可是她又很明確,自己想要的決不是以遊客的身份去觀光而已,到底通過怎樣的途徑,她還沒想到。

直到高一的時候,一個偶然得知的消息讓子君看到了希望。那時,電視和網絡上正在鋪天蓋地地報道慶祝香港回歸的紀念活動,其中一則香港多所大學在內地招生的消息強烈吸引了她的眼球。年子君意識到,去香港上大學是她現在最有可能實現夢想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