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算算自家父親的年齡,感覺哪裏不對,疑惑問道:“這位太夫人,不是我親祖母吧?”
楊媽媽給她掖了掖被子,悄聲道:“當然不是,她是老侯爺第二任妻子,卻也與侯爺有些血緣關係。太夫人與侯爺的親生母親,您的親祖母,是非常親近的堂姐妹,據說老侯爺當年之所以娶她進門,就是為了照顧年幼失母的侯爺的。”
“所以這位太夫人,既是侯爺的繼母,也是姨母,待侯爺溫柔慈愛,掏心掏肺,據說當年為了不讓年幼的侯爺難過,還曾經主動服用避子湯,直到侯爺從世子升為侯爺,穩穩當當地繼承了侯府,才停下避子湯,懷上身孕,哪知懷孕不到六個月,老侯爺就中風去世,讓她年紀輕輕就此守寡,悲痛欲絕,從此吃齋念佛,不問世事。”
明珠聽得目瞪口呆,萬萬沒想到,居然有人為了堂姐的兒子,為了一個外甥,能犧牲自己到如此地步!
“這樣的話,父親一定很敬重這位太夫人吧?”
楊媽媽重重點頭,嚴肅告誡,“那可不!侯爺待她一向如親生母親般孝敬,待她的遺腹子易軒少爺,更是比喬氏所生的兒子還要好!姑娘,今後您也得將之視為親祖母才行啊,絕不能有絲毫不敬,否則侯爺肯定會不高興的。”
明珠長籲一口氣,“我明白了,以後一定會待她如親祖母般孝順的,您放心吧。不過為何太夫人不住在府裏,她這幾年是去了哪兒?”
“自從老侯爺過世,太夫人就開始信佛,一直想離開侯府,避居庵中,但是侯爺怎麼可能答應?所以就在侯府後院,設置了一個佛堂,讓她隱居其內。大約侯爺也沒想到,太夫人信佛的心這麼虔誠吧,三年前侯爺離京不過半載,太夫人就悄沒聲息地離開侯府,去了老侯爺的老家滄州,在那裏的慧雲庵住下了,據說那座庵堂,離老侯爺的埋骨之地,不到十裏。”楊媽媽一臉感慨,語氣中滿是唏噓。
她頓了頓,接著提醒,“侯爺如今已回京,待他傷好,肯定會去滄州接太夫人回府的,姑娘,到時您可得注意了,收斂下性子,絕不能被太夫人不喜,知道嗎?”
明珠頷首,“這點輕重,我還是知道的,嬤嬤放心便是。”
楊媽媽欣慰一笑,“老奴知曉姑娘是個聰慧的好孩子,太夫人回來,想必也會很喜歡你的,倒不必太過擔憂。”
說到此處,她又想起了某個非常不喜自家姑娘的家夥,頓時眉頭皺起,鬱悶道:“唉!也不知這喬家是怎麼回事,既能養出太夫人這般賢惠慈藹的好人,也養出喬氏如此不知所謂的女兒,差距也太過懸殊了!”
明珠聽她此話,頓時愣住,“嬤嬤的意思,太夫人也姓喬?那她和喬氏,又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