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塵往事與誰訴,天妒紅顏絕芳魂。
洛陽城皇城內一派歌舞升平,其樂也融融。
新帝初登大寶不久,為穩固朝臣之心,今日特於勤政殿宴請滿朝文武百官。
太後懿旨宣各誥命夫人攜嫡女入宮覲見,每位嫡女需精心準備進獻一個節目。太後的懿旨活躍了許多想攀龍附鳳的夫人和小姐們的心。
當朝皇帝耶律睿年近二十五六,長得英俊瀟灑,年輕有為,他成為朝中多少名門貴女的理想夫婿,尤其那些攀龍附鳳的大臣更是想讓自家女兒在禦宴上拔得頭籌,從此權傾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受盡天下的榮華富貴。
宴請百官實際上是太後想要為皇帝選妃,同時拉攏安撫一些處於中間派的先帝之臣。
皇上耶律睿隻有皇後和貴、淑、賢、德四位妃子,宮中五個女人隻有德妃為皇上孕育一個公主,再無其他子嗣。
自生產完小公主,德妃終日臥床不起,宮內傳來消息,德妃大行之日就在這幾個月了。因此太後非常憂心皇帝子嗣,為了穩固耶律家的江山社稷,也為了皇家及早開枝散葉,太後特頒下懿旨宣各府賢淑德良的嫡女入宮覲見。
參加宴請的文武百官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申時未到,皇城門口已經車水馬龍,朝臣陸續到來。各部官員皆攜夫人和嫡女在皇宮門口等候。
朝中的文武百官在申時差不多到齊了,隻有右丞相宇文德姍姍來遲,眾人一時議論紛紛。
宇文德是當朝位高權重的國丈,有人說他在皇帝奪嫡之爭中為皇上出謀獻策,在奪取皇位的血路上傾盡所有,才使得皇帝順利登上大寶之位,還有人說他是幫助皇上謀害先帝的主謀和劊子手。
原來皇上耶律睿雖為皇後嫡子,大遼祖訓立嫡立長,可老皇帝偏偏立了最寵愛的白貴妃之子——三皇子耶律敏彥為太子。
老皇帝三千佳麗中獨獨偏寵白貴妃十餘年,其他妃子一年難得見上一麵,就連當今太後也不例外。
後來白貴妃離奇死亡,老皇帝震怒,處死宮中與白貴妃之死相關的嬪妃二十四人,同時還滿門抄斬一部分牽連此案的大臣,一時朝野上下因為白貴妃之死鬧得人心惶惶。
老皇帝終日沉浸在痛失愛妃的悲痛中,無心朝政。
朝中大臣各分三派支持幾位有望登上皇位的皇子。以當今右丞相宇文德為首的大臣支持四皇子——耶律睿;以大遼兵馬大元帥白懷瑾為首的大臣支持三皇子——耶律敏彥;以左丞相馬文俊為首的大臣支持大皇子——耶律燁華。
老皇帝龍體一日不如一日,在下詔書傳位於太子耶律敏彥後不久,撒手西歸,追隨白貴妃而去。
太子耶律敏彥文武雙全,他繼承了白貴妃的美貌,老皇帝的睿智。
可他無心皇位,被老皇帝封為太子,實屬子憑母貴,在做太子的幾年裏,他多次遭到刺殺,也幸好他武功高強,幾次險境中得以死裏逃生,他多次向老皇帝呈請退出東宮,做個閑散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