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顧名思義,就是對學校和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淡然和冷漠的態度。輕者,對上學不感興趣,但迫於家長或者外界的壓力又不得不去上學;重者,會覺得學習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最終可能選擇退學或離家出走等極端方式。“厭學”對於孩子從“潛力股”進化為“績優股”的障礙是很大的。如何幫助孩子愛上學習,對家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小小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最近一段時間,每天早上,他不是說頭痛就是說肚子痛。爸爸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小小身體沒有什麼毛病,也許是他不願意上學才說自己不舒服的。
爸爸還是把他送到了學校,並且找到了班主任老師。老師說,最近小小的表現很反常,還曠過幾節課。爸爸很奇怪,沒有見他回家啊。小小低著頭不說話,爸爸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沒有衝他發火。他想也許孩子有他自己的理由。
晚上吃過飯,爸爸走到小小的房間,和藹地問小小最近為什麼逃避上學。小小低聲說:“上次數學考試由於粗心,我考得不好,老師當著很多同學的麵批評了我,而且說我笨。後來那次考試成績我也沒有告訴你。下了課,很多同學都不願和我玩了。老師老是針對我,看我不順眼就說我。我不喜歡看到她。放學後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走路了,我總是一個人回家。”爸爸聽了小小的話,知道一個十歲的孩子對外界、尤其是對老師的評價是很敏感的,對小夥伴也是十分在意的。他沒有指責小小,而是輕輕地抱住了孩子。小小稚嫩的臉上淌出了淚水。
爸爸為小小擦去淚水,說:“孩子,讓你受委屈了。雖然說老師是大人了,但大人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做得對。老師說的話也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小小受到了安慰,心中的鬱悶頓時少了好多。爸爸接著說:“人無完人,老師對你有偏見,導致同學也不願意和你一起玩耍,事情的起因不在於你。不過爸爸相信你,你是個用功上進的孩子,你要勇敢地去麵對,爸爸相信你能做得到!”爸爸接著又說:“明天咱就要高高興興地去上學,老師說什麼,不往心裏去。同學們不和你玩,咱就有更多的時間看書了。過不了多久,老師就不會說你了,同學們還是會和你一起玩兒的。抬起頭,答應爸爸,勇敢麵對。”小小仰起稚嫩的臉龐,頓起充滿了勇氣。
後來,小小不再逃避去學校了,他像一個勇敢的鬥士一樣麵對同學的孤立。過了一段時間,小小的進步很大,數學老師也表揚了他,同學們又喜歡和小小在一起玩耍了。小小再也不厭學了。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有像小小這樣的孩子:厭學,逃避學校、同學和老師。好在小小的爸爸是個明智的父親,他及時安慰了孩子,幫助他找到了症結所在。最重要的是,他給了孩子信任和勇氣,使小小勇敢地麵對遇到的困難。
小小的爸爸及時發現了問題,將問題在萌芽初期就解決掉。但很多家長由於平時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等到孩子問題嚴重的時候才發現,那時候再去解決就困難得多。小孩子因為年齡小,很難辨別是非,出現厭學情緒是不能武斷地否定他們的。厭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家庭問題嚴重,學習負擔過重,或者孩子自身心理發育不成熟及社會適應能力差等。
培養潛力股
針對孩子的厭學問題,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要深入孩子的內心,用心靈與之對話。
孩子出現厭學問題了,家長這時候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真誠地與孩子交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且充分地肯定孩子,給予孩子愛和關懷,然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充分肯定孩子的積極方麵,不要總是關注孩子的問題。
孩子出現了厭學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學校和父母的原因。因為孩子年齡尚小,他的心理生理各個方麵還不成熟,不能把問題全部歸咎於他。要積極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創造輕鬆、民主的家庭氣氛。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民主的家庭氣氛,讓孩子保持舒暢的心情,並且讓其養成遵守社會和集體規則的習慣。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隻要有益身心,無論暫時對學習有無積極作用,都要支持和引導,讓孩子經常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事物、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且還能使其思維敏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
不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孩子的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我們目前的教育向成績看齊,隻以分數衡量孩子。這時候,就需要父母正確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感以及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