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薄瓜瓜在英國(1 / 3)

薄瓜瓜在英國

哈羅公學的中國少年

從倫敦市中心坐地鐵到Marylebone,再換火車,沿西北方向行駛,經過著名的溫布利球場,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哈羅小鎮,著名的哈羅公學就建在小鎮的山坡上。丘吉爾、拜倫、約旦國王侯賽因、印度前總理尼赫魯這些世界級名人都是哈羅畢業生。哈羅公學是英國著名的男生寄宿貴族學校,每年招生規模約在800人左右。《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曾在這裏取景。

2000年,不滿13周歲的中國少年薄瓜瓜進入哈羅公學,成為當年的800名新生之一。

哈羅公學校風嚴謹,學生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接受始於16世紀的傳統精英教育。“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周末不放假,連本地學生也見不到家人。開始每星期隻有60便士的零花錢,等於七八元人民幣,就買點糖,要是被查出來都會被沒收。”

後來他也學會了和老師“鬥智鬥勇”:“我們半夜做秘密活動,等夜深人靜後,把枕頭套子扯出來,悄悄地踮著腳尖走下樓梯,走過一個長的走廊,然後跑到廚房,吃一些剩下來沒收走的東西。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你踮著腳走路的時候能聽到老師在那裏聊天;到了廚房把什麼東西都往枕頭套子裏放,然後像聖誕老人一樣再扛回屋子裏來大家分,黑燈瞎火拿手直接吃。”

我聯係到一位在倫敦的老師,他恰好在薄瓜瓜就讀哈羅期間在那裏工作。“他彬彬有禮,是被西方教育塑造出來的正常孩子。沒有犯過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後來看到他的家庭變故和關於他的很多傳聞,我都蠻同情他的。他的很多小毛病被放大了,其實他跟其他小孩子沒什麼區別,甚至比別的孩子更好。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從小就看到一般孩子看不到的世界。其實他即便沒有那麼多錢,也能養活自己,過上不錯的生活……”言語裏頗為惋惜。

作為世界級的著名學校,能進到哈羅公學裏的外籍男孩,多少都有些不同的家世或背景。來自哈羅公學裏的這位知情者說:“能進到這裏的,當然都是有背景的。校方對這些孩子的信息都保護得很好,不會隨便泄露出去。在這裏,沒有人把薄瓜瓜當成一個特殊孩子。外國孩子根本不在乎他是誰。中國學生裏麵,還有比他背景更厲害的,隻不過大家不張揚。”在這位知情者眼裏,薄瓜瓜就是哈羅公學裏的普通學生。

深宅裏的童年

薄瓜瓜1987年12月17日在北京出生。據說薄一波為這個薄家第三代取的正式的名字是薄曠逸,而姥爺穀景生見這個孩子憨態可掬,就給取了個“瓜瓜”的小名,“瓜瓜”後來便成了他的大名。一位了解薄家的知情者說,瓜瓜小時候,一直被放在穀家,由外公外婆照料。

穀開來大部分時間都與薄熙來住在大連,“隻有孩子生病的時候她才回去”。薄瓜瓜後來在接受采訪時回憶的一些細節也讓人頗為憐惜。“爸爸媽媽很少見到我,我一直在北京,他們在大連。我從小就習慣拿一個小本兒,然後就拿那本隨便亂寫。好像跟本兒來對話似的,像一個朋友一樣,我說它聽。有一次爸爸、媽媽來看我,我就不讓他們走,抓著他們。他們就想盡辦法,後來就說那咱們玩捉迷藏吧。然後我在那兒數數,正數著數數著,一睜眼,怎麼人都沒了?然後就看到他們坐車走了,我當時就好像哭得挺厲害的,然後也要追出去……挺難過的。”

不知道這段經曆是否造成了穀開來對兒子的一種補償心理。與穀開來早期合作過的C先生說,穀開來心氣頗高,但是畢竟彼時已人到中年,錯過最好的年齡,所以她對瓜瓜寄予很高期望,特別希望身邊有海外生活經曆的人,如C先生,能多影響和指引瓜瓜,讓他成長為西方文明世界裏一名標準的“紳士”。

初探英倫

去哈羅公學讀書的想法,應該是薄瓜瓜在1998年的第一次英國之旅萌生的想法。據知情者透露,穀開來大姐的女兒當時在英國讀書,而“家裏人分析,英國的英語最標準”,於是英國成了最終目標。1998年初,利用瓜瓜放寒假的時機,C先生與徐明、穀開來帶著薄瓜瓜一行四人去了英國,C先生回憶,此行他們參觀了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

毫無疑問,為這次英國之旅全程買單的人,是大連實德董事長徐明。“徐明是我介紹給開來的。”C先生說。徐明在1992年成立了大連實德機械工程公司,正趕上大連轟轟烈烈的城市改造,他承攬了大連站前勝利廣場、星海灣、金石灘高爾夫球場等30多個大型土石方工程而使財富幾何級增長。

回國後,上了初一的薄瓜瓜從景山學校退了學,一心準備出國讀書。

1999年12月底,穀開來帶著薄瓜瓜第二次前往英國,做好了長期生活在此的打算。這個決定對當時剛滿12歲的薄瓜瓜來說,也是個頗有壓力的舉動。客觀說,薄瓜瓜最終能進入哈羅公學讀書,與自己的努力還是分不開的。“我當時是憋在屋子裏每天背100個單詞,先是在桌子上背,後來滾到地上背,前後掙紮,所以英文完全是突擊出來的。”薄瓜瓜的進步很快,給了想幫助他的人以很大信心。哈羅公學也給了薄瓜瓜一次麵試的機會。“之後就宣布給我一個附帶條件的機會——參加當年的全英入學統考,並規定了成績線,結果我的成績除了拉丁文得B,其他六門都得了A。”

值得一提的是,薄家“出事”後,很多媒體都寫是海伍德(也譯作尼爾·伍德)幫助薄瓜瓜進入的哈羅公學。據一位與薄家關係密切的G先生稱,海伍德那時候還不認識薄瓜瓜,與他的入學完全無關。G先生透露,當時他們是通過伯恩茅斯那家語言學校的介紹,認識了一位“皇家英國軍團”(這是一個為英國現役與退役軍人募款的慈善機構)的義工範多·維維安-梅。而這位義工證實他確實曾幫忙薄瓜瓜申請哈羅,但“那孩子得以入學,完全是因為成績優異的緣故”。

海邊小城

穀開來帶著薄瓜瓜第二次造訪英國時,租住在英國南部海濱城市伯恩茅斯一幢靠海邊的公寓裏。不過,穀開來也並沒有把自己的角色僅僅限定在一個“陪讀媽媽”上麵。從公寓房間遠眺,能看到一隻固定在半空的熱氣球,叫“伯恩茅斯之眼”。氣球能把遊客帶到約150米的高空,遊客在熱氣球上將海邊小城的美景盡收眼底。

彼得·賈爾斯·霍爾是這一氣球觀光項目的所有者和運營公司的總經理。有一天,穀開來找到他,說她自己在中國的家鄉大連也應該有一隻這樣的熱氣球。霍爾後來才知道,她的丈夫,就是這座城市的市長。霍爾說,雖然穀開來住在一個普通公寓,但是她精致的裝束和她對鑽石、翡翠的嗜好展現了她的財力。“她讓人眼前一亮。永遠的細高跟鞋、短裙、絲襪,非常昂貴的珠寶。”霍爾說,“當你看見她走在街上,你看著她,你就會知道她極度富有。”

“她起初是迷人而禮貌的”,但是雙方漸漸出現了一些不愉快。據霍爾說,氣球絞盤——將氣球拴在地麵的部分的價格是10萬英鎊,但是穀開來要求霍爾寫25萬英鎊,其中15萬英鎊是給瓜瓜交學費。“我們不可能這樣做。我們的財務人員無論如何不可能允許這樣。”霍爾說,被他拒絕後,穀開來很生氣。後來“穀發出了憤怒的威脅”,“我們想,哦,天呐,她變得非常醜陋了,她的脾氣實在是陰晴難定”。後來,是徐明付錢買了熱氣球。

不過後來熱氣球因為一場焰火事故被毀。它“生命”的最後一次“露麵”,是以“直升飛球”的正式名稱,出現在對薄熙來的“受賄罪”的指控上。穀開來作證說:“我向薄熙來說了徐明想做這個項目,最後市政府就把這個項目放在了大連的星海灣廣場上。”不過現在很多大連人對這個曇花一現的項目並無多少印象。

建築師的“友誼”

雖然那隻“伯恩茅斯之眼”的熱氣球如今已香消玉殞,不過網上至今還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徐明與穀開來一道乘熱氣球“考察”的照片,照片的一角還有另一個“乘客”,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德叔”的法國建築師德維爾。1960年出生的法國人德維爾1987年來到中國,在上海同濟大學學習中文和建築。後經C先生介紹認識了穀開來並與她全家成了朋友。

穀開來後來在法庭作證時說,她帶瓜瓜去英國時,“當時住房非常困難,所以我就想在英國以外買套房子”。身為建築師的德維爾自然承擔起物色房產的任務。他在法國尼斯和戛納之間找到了一棟叫聖喬治的別墅,他後來提供的證詞說:“聖喬治別墅位於戛納的鬆樹大道7號,一共三層,房屋麵積有350平方米,總占地麵積有3950平方米,帶獨立花園、遊泳池、車庫等。”穀開來後來在法庭出示證詞時說,她的想法是把這套別墅“將來留給兒子瓜瓜。作為經營性物業,對外出租,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因為我希望瓜瓜好好做學問,不為生計奔波,影響了前程。”“選中這座別墅之後,徐明正好來英國看我,我就跟他說了我要在法國尼斯戛納地區買別墅的事,大約需要300多萬美元。徐明當場表示由他出購房款,我同意了。”

根據穀開來在庭審現場的供述,2000年9月,她和德維爾通過網絡注冊成立了“羅素地產公司”,兩個人各持50%股權——因為法律規定必須有兩個股東,所以德維爾隻是掛了一個名而無真正出資。“他的股份實際上是代我持有的”,穀開來解釋。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購買尼斯戛納別墅,沒有別的業務。公司注冊好後,穀開來把羅素地產公司的開戶行和賬號告訴了徐明——徐明後來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證明他的公司當時彙了231.86047萬歐元,折合323萬美元到穀開來公司的賬號上。

哈羅校友

有文章形容薄瓜瓜是“同學中公認的英式橄欖球球星”,在哈羅公學期間,他報名參加了英國社會在學生中常年組織的“攻擊性淘汰賽”,據說這是在全英所有公立學校開展的一項活動,要進行長達3年的殘酷訓練和淘汰,包括要過生死關、饑餓關、險情應變等等,由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特種兵軍官擔任教官,一輪一輪地淘汰。薄瓜瓜參加的這一期比賽最後堅持下來的隻有8名學生,而他是其中唯一的東方人。

薄瓜瓜在哈羅公學的健康成長,也是薄家人頗為自豪並樂意公開的,否則不會引起一位正在大連闖世界的英國青年人的注意,他,就是尼爾·海伍德(NeilHeywood)。尼爾·海伍德1970年10月20日出生於倫敦。他的父親皮特是股票經紀人,母親安從事電視直銷業,上麵還有一個姐姐。一位靠特殊關係才得以獲得采訪海伍德家人機會的英國記者形容,他是“失落的貴族”。海伍德的曾外祖父,也就是他母親安的爺爺叫約翰·巴爾·阿弗萊克(JohnBarrAffleck),是1935至1938年英國駐天津的總領事,據海伍德生前向家人形容,他的曾祖父“是女王派來的”,“駐中國最高官員”。他也很以這位祖先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