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的天邊泛起了白光,新的一天到來了。蚩尤幾乎一夜未眠,天沒亮就爬起來,他要督促軍隊準備進攻黃帝固守的平壺關口。
目前,蚩尤的軍隊還沒有遭遇較大的戰鬥,因此,軍隊中的士氣很旺盛。因為蚩尤曾經在士兵麵前公開表演過他修煉的法天象地的功法,這樣一個功法的展示,極大地鼓舞了士兵的鬥誌。所以,蚩尤軍隊的士兵們群情激奮,認為他們必將所向無敵。
巢父也早早地起來了,巢父的心情卻表現的非常低落,不過巢父的憤怒始終無法壓製。此時,巢父來到了蚩尤的大帳之中,巢父請求願意擔當先鋒來進攻黃帝的關口。
蚩尤卻並不允許,因為蚩尤還有更長遠的打算,蚩尤看到巨人一族的武士僅僅剩下不足三千的人馬,蚩尤知道,如此少的人數還不足與黃帝的軍隊對抗,反倒是會增加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巨人一族的武力,蚩尤是知道的,所以,蚩尤要保持這股力量的延續,不能全部喪失。蚩尤勸說巢父調派巨人一族的全部力量前來支援,加強巨人一族的戰鬥力。
巢父覺得蚩尤所言極是,因此,巢父派遣武士返回部落,調派部落全部力量,不管男女全部上陣,盡起全部落的武力前來支援,巢父決定拚死一戰。
巨人一族的武士不管男女都擁有極其強大的戰鬥力,但是,根據傳說,巨人一族其實大多數武士性格溫和,除個別首領好戰以外,普通民眾並不好戰。當初誇父堅持討伐黃帝一族,族人並不讚成,曾經極力勸說誇父不要追趕天上的太陽,擔心誇父會被烤死。但是,誇父一意孤行,並沒有聽從部落長老的勸說。因此傳說記載,誇父殺死很多黃蛇,經常掛在耳朵上炫耀,其實那些黃蛇都是炎帝的士兵。
現在,已經造成了這樣的局麵,誇父無法麵對部落的長老,因此,借助黃帝之手自殺而亡,但是,巢父的性格,是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就這麼了結了。因此,巢父一定要討回公道。
每當我看到這樣的記載,就不禁想到誇父對待戰敗的態度同後世的共工相比是多麼的不同,據傳說,誇父臨死之時還惦記著他的部落民眾,擔心他們今後的前途,不惜拋出手中的權杖化為鬱鬱蔥蔥的桃林庇護他的後代。
而後世的共工麵對戰敗時卻不惜撞倒不周山,選擇同歸於盡的方法,絲毫也不顧及部落後代的前途和命運,甚至不顧及人類整體的命運,即使造成天塌地陷的悲劇也在所不惜。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是寧為玉碎正確呢?還是不為瓦全正確呢?還是寧為玉碎也要不為瓦全的態度是正確的呢?雖然他們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
傳說共工的部落世代居住在長江北岸,在蚩尤討伐南方的時候,為蚩尤建造跨過長江的大船,因此,被認為是天工神巧,技藝非凡。後來,共工和精衛結合,創造了共工一族的快速發展,當然,這是以後發生的事情,現在還無法繼續述說。但是,看到誇父的記載還是令人不勝唏噓。
此時,黃帝一族的平壺關中,卻是另外一種景象。
黃帝根本就一夜未眠,同樣,魃與諸劉也一夜未眠。因為他們同樣是修煉過混沌功法,所以精力旺盛,就是幾夜不眠也沒有關係,但是普通士兵卻沒有這樣的本事。
在這一次同巨人一族的戰鬥中,黃帝一族的損失非常巨大,雖然在戰鬥中,黃帝一族殲滅了將近一萬的巨人武士,但是,黃帝一族也付出了將近一倍的代價,也就是在這次戰鬥中,黃帝一族的武士傷亡超過一萬多人,甚至接近兩萬人的代價。因此,黃帝一族軍隊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