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還是有人會不幸躺著中槍。隻因為,皇上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最討厭也是最忌憚的人雖然暫時離開了京城,但是隻要還在這個大良國好好地活著,就會成為他心底深處永遠存在的、而且是紮得最深的那一根針。好的時候,隻要他不去想,便可以假裝這根針是不存在的。但是隻要他稍微去想一想,這根針就會使得他渾身都好像被針紮了一樣那麼痛苦。而更多的時候,皇上不能不去想,這仿佛已經成為了他這輩子都甩不掉的一個壞習慣。
隻不過,軒轅逸塵已經離開了,而且還隔得這麼遠,又說好了三年都不能回來,皇上就算還想要對他下手,倒真的沒有什麼及時又有效的方法了。如此一來,他心裏憋著一口氣,就隻能對麵前的這些文武大臣們撒出來了。真心想要找一個人的麻煩,害怕找不著嗎?所以,任憑這些文武大臣們怎樣掩飾自己的存在,甚至恨不得練出一身隱身的功夫來,但是可惜,他們的功夫不到家。倒是皇上,隻要看誰不順眼,忽然想要找誰的麻煩,那也不過就是一句話、甚至隻是一個眼神的事!
京城裏,看似安寧,其實是不得安寧。不過也不是沒有一個好消息的。軒轅逸塵雖然遠在邊境,他對京城裏的消息依然是了如指掌,雖然不可避免的知道這些消息的時候會遲上那麼一段時間,但是反正他對不在京城,隻要知道的夠詳細就好,也沒必要在乎時間的長短和快慢。隻有一個,卻著實讓他有些遺憾,知道消息的時候遲了一些。
那一日,軒轅逸塵一行人等離開京城了以後,賢德王還有蒙國的太子和公主等人,在李公公的陪同之下,竟然就直接朝著皇宮而去。當天的下午,他們就出現在了皇宮裏,站在了皇上的麵前。說的,正是請求皇上為賢德王和蒙國公主這件事。反正皇上很快就會知道,還不如他們三個人搶著去說,這樣既是給了皇上一個措手不及,而且說不定可以速戰速決,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皇上不同意,這是肯定的。不過除了不同意之外,他終究是一個皇上,也知道在這件事情上他一味的反對,隻能是適得其反,而且說不定就會有給自己的國家帶來另一重的災難。皇上無可奈何,但也知道大局為重,最後竟然真的答應了賢德王和蒙國公主的婚事。
兩國和親,大良國的賢德王和蒙國的公主結為夫妻,雖然聽上去有些太突然了,不過這樣的組合,符合了男才女貌這一點,大多數人還是抱著恭喜和祝願的心情,來看待這一樁喜事的。
不過,這本來就已經夠突然了,還有根突然的就是,雖然說是精心挑選出來了一個黃道吉日,但是比起皇室之中要舉辦的其他喜事來說,這個時間未免太倉促了一些。也許是未免夜長夢多吧,害怕皇上會忽然反悔,也害怕賢德王或許是蒙國公主會忽然反悔,因為這樁婚事,本來就是建立在各種不安定的因素上麵的。不過籌備的時間雖然短暫了一些,但是當事人都不介意,而且迫不及待就是想要快了,那也就沒有別的好說的了。
反正就是,過不了多久,婚宴就已經順利的進行了。這在大良國的京城,和蒙國,都是天大的喜事一樁,蒙國更是又派出了一個新的使節團,專門為了參加蒙國公主的婚禮而來。
當軒轅逸塵和柳青煙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就過去了一兩天的功夫。他們是沒有辦法回去參加婚禮了,但是人不到禮還是要到的。軒轅逸塵便派人送信去到京城的閑王府裏,讓留在府裏管理所有事物的管家,來全全籌辦此事。送出去的賀禮什麼的,就按照往常的慣例來好了。
那天在酒樓裏發生啊的事,皇上就算不會知道具體的情況,不過大概的情形也逃不過他的耳目。刻意遮掩,隻怕是欲蓋彌彰。那就幹脆當成也就是那麼一回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也許這樣可以讓皇上的戒心不要那麼濃厚。要是皇上把他對軒轅逸塵的所有仇恨都轉移到了賢德王的身上,並且把他本來是要對軒轅逸塵使出來的那些手段統統用在了賢德王的身上,那軒轅逸塵這輩子隻怕都不會原諒自己了。
不久以後,軒轅逸塵又收到了新的消息,就在賢德王和羽裳公主的婚事辦完,幾天之後,蒙國太子李潛就率領著他的使節團,浩浩蕩蕩的離開了京城。他畢竟是一個太子,在大良國的日子待的夠多了,真的是不能不走了。至於他走的時候,心裏是不是還惦念著他不該惦念的那個人,軒轅逸塵和柳青煙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他們隻知道,蒙國太子離開了以後就不要再回來,至少不要出現在他們兩個人的麵前,那就真的是好事一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