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1 / 2)

體外受精的治療對象主要為輸卵管梗阻或缺陷者,而GIFT則適用於輸卵管通暢(一側或兩側)的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宮頸因素、免疫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男子少精症等造成的不孕症患者。配子輸卵管內移植術較試管嬰兒技術操作簡易,免除了體外受精、培養等複雜操作。受精和著床更符合人體自然生理過程,成功率也比“試管嬰兒”高,據數字統計成功率可達25%~6 0%。但有些不孕婦女的輸卵管有潛在的病變,影響受精卵的運送或滯留在輸卵管內。其缺點是有可能發生輸卵管妊娠或誘發輸卵管感染。上述方法在國外應用較多,我國首例配子輸卵管移植術嬰兒已於1988年3月於北京出生,現在有不少單位已開展此項技術。

179.什麼是顯微注射授精技術(ICSI)?

自1978年世界第1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隨著人們對生殖醫學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不育症的治療在近10年經曆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人類卵子受精過程和胚胎學基礎方麵取得迅猛進展,促使人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不斷更新並帶來臨床治療的新突破。針對部分不明原因不育及嚴重男性因素不育症的治療,常規體外授精技術已不能完全適應臨床需要,從而發展成為精子顯微注射技術。顯微授精技術主要包括透明帶部分切除(PZD)、透明帶授精法(SUZI)及卵母細胞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

SUZI和PZD的單精受精率和妊娠率低而不為人們接受,在臨床應用有局限性。因此卵母細胞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即第2代試管嬰兒技術彌補了SUZI和PZD的不足。ICSI是用顯微技術將一個活精子注射到單一的卵細胞中(自然受孕則是數千萬乃至數億精子經過競爭才穿入卵子),經過培養後使受精卵發育成為2~8個細胞時,再移植到子宮腔內。人類首例ICSI法試管嬰兒誕生於1993年。

ICSI的優點在於:①與SUZI及PZD比較,ICSI法的受精率、胚胎移植率和妊娠率均有明顯提高;②ICSI法無需發生頂體反應,常規IVF技術,PZD和SUZI無法受精的嚴重男性不育患者,采用ICSI法受精可獲得妊娠,包括冷凍精子或精子數目極少的不育夫婦,無頂體的圓頭精子,無法與卵子融合或穿越透明帶的頂體後鞘精子等;③在顯微注射前,精子無需特殊處理;④ICSI法受精結果不受精子濃度、精子活動度和精於形態的影響。

180.哪些人適宜做顯微注射授精技術(ICSI)?

ICSI法即第2代試管嬰兒技術,這種技術專門針對男性不育症患者,使昔日這些隻能通過供精或領養孩子成為“父親”的男性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親生骨肉。1993年世界上第2代試管嬰兒終於誕生。

ICSI法適用於嚴重男性因素不育者及多次IVF-ET周期失敗的不明原因性不育症患者。嚴重男性因素不育者包括男方近3年內至少有3次以上精液常規檢查符合以下標準者。

(1)嚴重少精症:一次射精的精子濃度小於2×106每毫升,包括曾行精索靜脈曲張結紮術及生精功能不全患者。

(2)弱畸精症:平均精子濃度大於2×106每毫升,但精子活動度小於25%(II級運動以上),或者小於40%(I級運動以上)和(或)精子形態異常率大於25%而小於85%。

(3)少弱精畸形症:平均精子濃度<20×106/毫升,同時精子活動度<25%(II級運動以上),或者<40%(I級運動以上)和精子形態異常率>85%。其中部分曾行精索靜脈曲張結紮術及生精功能不全患者。

(4)輸精管阻塞或闕如。

(5)ICSI的主要禁忌證為染色體異常或嚴重畸形,故所有患者在進行ICSI法授精前,需檢查夫婦雙方染色體核型及激素水平,均在正常範圍者方可進行ICSI法授精。

181.為什麼第三代“試管嬰兒”(PGD)可以優生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