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巡禮
南寧名片
作者:李綠江
李綠江。著有報告文學數十篇,散文隨筆亦有涉足。凡180餘萬字.無出彩者。好讀書.不求甚解。現供職於南寧日報社。無職務亦無職稱。效南郭前輩濫竽於南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一個城市的繁榮興旺和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縣備許許多多的外部條件。比如優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豐厚的資源等等。但是,曆史的發展進程,始終在不斷地給世人昭示這樣一個道理,即人文理念的厚重積澱,與融合時代精神的代代傳承及創新張揚,才是這個城市擁有充足發展後勁和強大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國緲成南寧以一個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節慶活動,隻用了10年時間,就把南寧打造成了令東南亞、整個亞洲乃至於全世界都令人矚目的魅力之城,正是這個曆史回聲的最完美的見證。
十年回首舊貌新顏
2007年10月5日,大洋彼岸的墨西哥蒙特雷市。
帶著濃鬱南美風情的大街小巷,此刻正洋溢著節日的熱烈氣氛。弗拉明戈舞、桑巴舞、草裙舞、花環舞、吉他、鄉村音樂、行吟歌手、煎玉米餅、墨西哥烤肉、花車、行軍鼓……幾乎所有能夠代表這個城市的生活形象標誌,彙聚在城市廣場,演繹出豐足和色彩斑斕的城市風情,也在顯現這個城市的宜居和熱情好客。
這個城市正逢一個對全世界而言都具有倡導和典範意義的盛會——聯合國人居獎頒獎典禮就在這裏舉行。
選擇蒙特雷市作為頒獎典禮的舉辦城市,對於聯合國人居署而言,是有其獨特的考慮的。蒙特雷市並不大,人口約在120萬人。但是,這個城市有著墨西哥最典型,也保存得最完美的多民族文化;有最濃鬱的中北美洲海洋及山地風情;有寬容、好客、熱情如火的城市平民主流傾向;有比較完善的城市建設設施;總之,這個城市有著與山水生態大自然最為相宜的人居環境。
在這裏舉辦聯合國人居獎的頒獎典禮,實際上是在倡導人類社會與地球環境永遠和諧相伴的大同世界理念。
頒獎典禮秉承了聯合國一直以來的直白傳統——沒有太多的繁文縟節,質樸、莊重,卻十分簡約。
以時任南寧市市長陳向群為團長的南寧市代表團,出席了此次頒獎典禮。陳向群市長沉穩地走上領獎台,從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卡珠穆羅·蒂貝瓊卡女士手中,接過了頒發給南寧市的2007“聯合國人居獎”的獎牌。
陳向群市長將獎牌高高舉起。
這一天,成了南寧市的168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光榮日;它意味著,聯合國這個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機構組織,已經對南寧市富於人文關不、生態和諧、創新進取的理念的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給予了最充分、最權威的肯定。
全世界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南寧,這個中國南部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消息傳來,邕城舉城歡慶。
南寧代表團載譽而歸後,10月8日,南寧市舉行了慶典大會和獎牌巡遊活動。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市民湧上街頭參加巡遊慶祝活動。
每個人的臉上,都有驕傲和自豪的笑容。
然而獲得這項榮譽,於南寧而言,並非易事。
自從1989年聯合國人居署設立“聯合國人居獎”以來,作為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格的獎項,它已經如同奧斯卡金像獎—樣,既輝煌炫目又難以企及,更令世人、所強烈關注。原因很簡單,頒發這個獎項,是在為不同社會製度的世界各國,指明一條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城市文明發展之路。
誠然,南寧市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打造自身城市形象。
但所有的外在形式的努力,都需要有一條富含凝聚力的精神主軸心,這就是城市的文化品牌。
這種主流意識訴求在其萌芽階段時,是相對分散和多方投向的。也就是說,有—個大體的方向和目標。但在選擇前行的道路和方法時,卻常常是模模糊糊的。
這種訴求經過不斷的躍升與提純,最終必然會彙聚成為凝重的焦點。
具體表象就是:在聯合國人居署宣布設立“聯合國人居獎”10年以後,南寧市宣布開始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要將南寧市鍛造成為“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又過了不到10年,南寧拿下了這個獎項。
整整兩個10年。
真正的“十年磨一劍”。
這是時代的巧合,也是曆史的必然。
回顧這個曆程,對綠城南寧、對廣西、對全國的城市發展之路,都具有可資借鑒的啟發意義。
南寧有1680多年的悠久曆史,但南寧市的城市發展一直相當緩慢。直到共和國成立時,南寧的市區人口也隻有9.237A。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市區人口也不到8037人。改革開放後的20年積累和鋪墊,使南寧上升到了—個可資飛躍的穩固平台,終於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為切入點,將南寧推上了城市快速發展的軌道。
南寧民眾熱愛自己的城市,也衷心地希望自己的城市能夠為外地人所推崇,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是無可置疑的。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幾乎每個南寧公民,隻要是外出公幹或探親,就很難避免這樣的尷尬:外地人一提到廣西,就隻知有桂林,而不知有南寧;一提廣西的經濟,就不免提到柳州,大約也沒有南寧什麼事;甚至在90年代初期,北海的知名度也比南寧高出許多;而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即便是在南寧人民的眼中,似乎也沒有起到作為首府城市的榜樣作用。
就連南寧要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一開始所麵臨的局麵也是相當微妙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組委會派員去到首都北京,向全國的文化藝術界人士廣發邀請,請他們來赴盛會,結果遇到了普遍懷疑的目光;以至於組委會不得不挨個兒地反複說明意圖,三五十次地穿梭來往於南寧與全國各地,疲於奔命。
歌唱家和藝術家們的普遍遲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國內普遍推崇“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理念,進而引發了一股席卷全國的節慶風潮;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文化節”、“藝術節”、“旅遊節”、“山水節”、“瓜果節”等等慶典泛濫成災。文化部的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1999年,全國各地市—級以上的節慶,就達到了315個!
在這種大環境中,對藝術家演出的需求量大增。藝術家們疲於奔命,應接不暇,又焉知南寧辦這個國際民歌藝術節,會不會是司空見慣的又一例頭腦發熱一時衝動?
南寧市用了整整10年時間,始終咬緊牙關堅持不懈地繼續打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力度在年年加強,規模越來越大,涉及麵越辦越廣,檔次越來越高。
以至於國內知名歌唱家和港澳台藝人幾乎“一網打盡”,連東盟十國和歐美歌手也不遠萬裏前來加盟,甚至還有主唱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莎拉·布萊曼這樣的國際頂尖級歌唱家前來登場亮相。
這就足以證明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現在已經成為向全中國、東南亞乃至亞洲和全世界推介南寧的最響亮的文化品牌。
如今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早在5年以前就已經用不著再做更多的自我推介了。每年的5到6月份,就會有大批的國內外藝術家蜂擁而來,自願報名登台獻藝,不想失去一次絕好的表現機會。
有規模宏大的文化藝術活動,就會凝聚強大的人氣,就會吸引全世界關注的眼球,就會帶動城市的旅遊業、餐飲業、服務業、會展業的興旺,拉動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陝速周轉,進而把城市發展帶進良性循環,走上陝速躍升的軌道。
南寧市的城市發展,走的正是這條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道路。而且,經濟實力和文化的積澱也越來越厚重。
這樣的城市發展成就,在10年前,就連大多數的南寧市民也難以預料。
審時度勢尋求突破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有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而具備這些條件的最厚實的基礎則在於有沒有文化內涵。
但南寧市豐厚的文化內涵,卻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明確而有力的提煉和升華。直到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設想提上了南寧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
提出這樣的設想,顯而易見,是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掌控全局的能力的。畢竟這是一個規模非常龐大的提升城市檔次和品位的係統工程,遠不是僅僅辦好一台節慶活動那麼簡單。
這個決策,集中體現了南寧市委、市政府曆屆領導班子非常難得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