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新聞發布會(下)(1 / 2)

宋育仁依舊侃侃而談,他娓娓道來將中俄停戰條約的內容部分公示給大家,包括大清政府做出讓步的允許存在中東鐵路公司,也包括俄國讓步的中東鐵路公司中方占51%股份,並且取消了一切特殊權利等等。而中俄雙方相互諒解,互相釋放對方戰俘,交還對方遺體等也被一並公開。隻是其中關於軍事合作並沒有任何涉及,這一點非常給人留有想象力,中國政府到底在做什麼。

隨後宋育仁有一些累了,由禮部左侍郎李經述代替回答記者問題,李經述點了一個中國記者,該記者站起來,整理了一下手中的紙張之後連忙問道:“李大人,我代表《華北日報》向您詢問,這次中俄停戰條約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

李經述道:“基於中俄兩國國民,也基於中俄兩國經濟發展,這次中俄停戰有效期限是二十年,所以並沒有永久性和暫時性的說法。”他示意另一名中國記者站起來回答問題。

那名被點名的中國記者非常興奮,立即站了起來,這個帶著一雙圓邊眼睛的記者已經剪了發,穿著西裝,看起來屬於新派記者,和先前船馬褂的記者完全不同。他咄咄逼人地問道:“李大人,我是《淞滬時報》記者顧鬆林,我們從各種渠道都聽說,我國血軍連戰連捷,可是為什麼要突然停戰?會不會讓有一些人認為再一次重演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

這句問題一經提出,頓時引起了熱議,也引起了許多抗議,畢竟現在還是大清統治,如此明目張膽地說出大清國鎮痛來,的確是讓人懷疑他的動機。而且在座的法國人不樂意了,什麼叫做不敗而敗,我們明明是戰勝國好不好,我們的法蘭西戰艦已經消滅了你們南洋水師,並且準備直接進攻上海和天津,說得好像是我們法國人戰敗了一樣。

李經述道:“首先澄清一個概念,中法戰爭不是不敗而敗,我們中國人的勝利或者失敗總是要仿佛把對方滅國屠殺殆盡或者占有領土才算勝利,然而勝利或者失敗,當真是這樣看的嗎?我認為,勝利是讓本國人生活更好,讓國人享受更先進的文明、教育、科技、待遇以及精神享受。毫無疑問,二十年前的中法戰爭,我們在陸軍方麵和法國打成平手,僅僅是抵擋住了法國對廣西的入侵,可是海軍方麵我們不得不承認戰敗。而且如果繼續戰爭下去,將會讓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遭受重創,因此中法才進行和談。我們利用陸軍方麵取得優勢逼迫對手和談,這是一種政治策略,而非幼稚的單純勝負關係。政治講求的是頭腦,不是莽撞和一時意氣。我們在中法戰爭時期,大清政府是非常有政治頭腦的,然而在五年前的庚子年,就是因為一時意氣簡單粗暴的選擇,不講政治頭腦的行動,才使得我國陷入被動。如果不是曹中堂力挽狂瀾,那麼今日諸位估計沒有機會坐在下麵安靜的提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