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張蔭恒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東北總人口居然已經達到了這樣的誇張數目,但實際上,這份粗略的統計數目隻統計了成年人,整個東北地區在日俄戰爭前已經達到了1500萬人,其中在奉天省的百姓便高達800萬人。
在冉東、陳信、張蔭恒以及其他軍官士兵的通力合作下,東北軍團的建設和訓練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其中就包括了曹躍的親表弟牛小滿。這個可憐的孩子在李亮的特地關照下,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並且他數次逃走,數次被抓回來,此次挨揍,終於老老實實安下心來在軍隊中訓練了——因為逃也沒有用,李軍長關照的兵,誰敢放他做逃兵。
而此時的北京城裏,日本大使宇多一郎向曹躍詢問中國方麵是如何安排聘請日本教官這一問題的——這個二貨,你還真以為我們要聘請十幾萬日軍做教官嗎?日本人來可就是劉備借荊州啊,可是如果直接拒絕也不好。
此時陸軍參謀長段祺瑞說:“從四五七八戰區調到東北的士兵,不適應東北寒冷的氣候的作戰風格,並且日本軍隊在底層軍官和士兵的訓練方麵,是非常有方法的,可以迅速幫助新兵成為戰士,更加可以幫助南方士兵適應北方寒冷作戰。”
曹躍考慮之後,覺得段祺瑞說的對,再加上已經說聘請日本教官了,這時候再返回有點戲弄人家的意思,那麼聘請日本軍隊擔任教官並非不可接受。
在與其他兵部大臣商議之後,曹躍同意了聘請日本軍隊擔任連級以下軍事教官,協助普通士兵提高戰鬥力。但是曹躍隻提出希望能夠聘請兩千個日本退役士官擔任教官,指導中國軍隊進行訓練,他覺得太多的日本教官會讓整個中國軍隊陷入日本風格化——豬突式的衝鋒。
但隻有兩千人的名額顯然讓日本政府非常不爽了,他們還以為能夠聘請兩萬日本人進入東北咧,所以可以想象宇多一郎與桂太郎要多失望是有多失望。
曹躍不能親自帶領軍隊在東北與日俄大戰,但是他在後方一定會給與前方將士們絕對的支持。
曹躍隨後會見了陸海軍軍事管理總部總長王兵與次長吳昊,陸海軍軍事管理總部的前身是傷兵撫恤管理總部,但是隨後曹躍將軍事後勤的管理任務交給了王兵之後,改為陸海軍軍事管理總部,軍事管理總部有一個總長兩個次長,分別是陸軍管理次長和海軍管理次長,吳昊擔任陸軍管理次長,負責全國所有兵工廠的建設和投入。
吳昊向曹躍提出,日式的6。5毫米步槍子彈的威力問題,士兵們普遍反映日本人發明的這款子彈殺傷力小,盡管穿透力強彈道穩定容易訓練,優點明顯的同時缺點也十分明顯。在戰場上,有時候你一槍打不死敵人,但敵人站起來之後開槍反倒能打死自己。
王兵也表示支持說:“是的,關於殺傷力方麵的意見我們聽到了許多中下層軍官們的抱怨。”
曹躍問道:“你們有什麼建議?”
王兵說道:“吳次長在三個月前就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
吳昊道:“三個月前,在得知陸軍士兵對65子彈的不滿之後,我已經責成承德兵工廠進行了研究。”吳昊對比了日式子彈和德式的7。9毫米毛瑟彈之後,非常重視65子彈的殺傷力問題,並立即要求承德兵工廠對此進行了研究與改進,就65子彈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之殺傷力更大。承德兵工廠在了一個月前提出了一種設計方案,隻是這種設計方案與當今主流的圓頭彈子彈設計不同,而是使用了尖頭彈,並在彈頭部位采用了鉛心設計,讓子彈受重不均勻,擊中目標之後會在敵人身體內產生翻滾,從而增加殺傷力。
曹躍驚訝地問:“為什麼這個尖頭彈的方案沒有施行?我覺得很好啊,這是一種軍事工藝的創新啊。”
吳昊苦笑道:“盡管我們的方案有可行性,可是從子彈的造價和生產工藝上來看,生產圓頭彈更簡單,便宜,生產速度更快。而且承德兵工廠的日本工程師拒絕接受改進方案,日本工程師們堅持認為他們的65圓頭彈是最完美的,並且提出如果改變子彈規格,日本工程師將全部辭去顧問一職以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