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從上到下,記者從國內到國外,無一例外都盼著這兩人死呢,當然也有一些人不同意他們被處死,畢竟一個是曾經的皇太子殿下。
圍繞著他們是否被判處死刑人們爭論起來,在報紙上吵得不可開交,其實就大阿哥溥儁來說,他受到牽連的更多一些,也罪不至死。但他又應該是最該死的一個,因為他曾威脅到光緒的皇位,有他活著一天,光緒不開心一天。
光緒不開心了,曹躍也不開心,這小皇帝要是不開心就要關心國事,就要索要權力,曹躍豈能開心的起來,所以曹躍也盼著溥儁之死。
當趙舒翹在獄中自殺之後,載漪和溥儁大概也感覺到自己生命所剩無幾了,為了避免家族受到牽連,在判決前,兩人在監獄之中上吊自殺。
根據獄卒交代,這兩人自殺之前並沒有任何征兆,連遺書都沒有寫,但仵作說這兩人其實先前打算撞牆自殺,可能是撞牆之後非常疼有沒有死,隻能上吊自殺。
雖然他們自殺身亡,但是他們還是被宣判了,兩人均被判處絞刑。行刑官將他們的屍體掛在絞刑架上,打開地下的擋板,兩人的屍體被吊在菜市場三天三夜。而至於他們的家人,也許是因為他們自殺承擔罪責的原因,隻是在削為平民並沒收了全部財產後,自行生存。但他們兩人畢竟是皇族,他們的家人也沾親帶故的,其他幾位王爺貝勒賞賜一些,這些人還能生活的很好。
接下來,在曹躍的指示下,刑部尚書金篤男開始對庚子之禍的其他人進行處罰,但是他的目標就是這些八旗子弟和曾經支持義和團的地主士紳們。這種貌似“正義的審判”也並不那麼正義,因為在庚子之亂的時候,五十萬義和團進京,不管是八旗子弟還是士紳地主,如果不支持義和團就要被義和團的暴徒們殺害,他們隻能委屈生活,因此這次秋後算賬才顯得有一些不近人情。
但曹躍這麼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廷沒銀子了。
新政改革是需要銀子的,軍隊改革也是需要銀子的,慈禧的銀子和罰大臣們的銀子以及官銀皇宮的私銀,都在支撐著曹躍和張之洞的軍政改革,而大清帝國銀行紙幣發行也是需要銀子做保障的。
現在,銀子不夠了。
對參與庚子之亂的八旗子弟們,曹躍對他們的懲罰並不嚴重,無非就是從此自後斷了他們的旗餉,開除旗籍,而對參議的士紳地主們,曹躍的懲罰也不嚴重,交銀子交糧食保命。要是沒有銀子也沒有糧食,沒辦法,沒收房產和土地,趕到街上要飯去吧。
通過種種懲罰,金篤男再一次給曹躍賺了兩千萬兩銀子,放在大清帝國銀行之中,結了曹躍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