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理藩院不可妄動(1 / 2)

張一麐曾經是袁世凱的心腹,與徐世昌引為摯交好友,徐世昌投靠曹躍之後,張一麐卻沒有學他,而是懷疑袁世凱之死與曹躍有著極大幹係。但徐世昌竭力保證,袁世凱之死與曹躍絕無關係,袁世凱的確是死於好色之下。但張一麐依舊認為,如果不是曹躍要求袁世凱處理庚子之亂中的義和團,袁世凱也不會被殺,徐世昌苦笑說袁大人殺的義和團還少嗎?在山東沒有十萬得有九千了吧?義和團找他報仇,又有什麼不可以。

隨後張一麐解開心結,一直在為徐世昌忙活著,徐世昌給曹躍做幕僚,並沒有出什麼主意,隻是替他辦了一些事兒,逐漸取得曹躍的新任。曹躍也認為重視將做事能力挺強的徐世昌放在身邊做幕僚有一些浪費人才,於是為人他為吏部左侍郎,幫助自己的嶽父處理官吏晉升評定與考評的事兒。

徐世昌覺得自己的功勞有張一麐的一半,隨後將張一麐推薦給了曹躍,曹躍讓王宇與桑治平考校一番之後,兩人都認為張一麐此人才華橫溢,頭腦睿智清楚,是個不可多得的幕僚人才。

既然王桑兩人都認可,曹躍便將他留在身邊觀察。

而曹躍隨後又強行令禮部恢複了王宇的秀才身份,收回王家不得參加科舉的聖旨,他本來還打算直接委任王宇一官半職,豈料到王宇驕傲的很,說既然恢複我秀才身份,我就要參加今年科舉考試。

曹躍笑道:“你這又是何苦呢?”

王宇搖頭道:“屬於我的,我一定要正正經經地拿回來,不屬於我的,我絕不強求。”

曹躍道:“距離科舉還有八個月了,你有把握嗎?”

“今年科舉取士兩千人,我再不能中,豈不丟光了西北文人的臉?”王宇道。

曹躍點了點頭,說:“雖然取士兩千,為往年的十倍,然而今年參加科舉的人數也為曆年之最,禮部尚書鹿傳霖說,今年符合科舉考試者達到兩萬人,大清曆史上科舉人數最多一次是四年前一萬人,今年可是創下了中國曆史上科舉人數之最了。”

“不過是十取一吧了,主公不用擔心我。”王宇自信一笑道。

說道今年年底的科舉考試,鹿傳霖又找到軍機首輔曹躍,說考場不夠,且曆年以來科舉都在秋天,如今放到了冬天,怕是不少考生要凍死在考場之上。

曹躍問:“您們有什麼解決方法嗎?”

鹿傳霖道:“張中堂說讓我問你,他也沒辦法解決。”

曹躍笑道:“他怎麼沒辦法解決,無非就是建考場需要錢,他讓你跟我要錢來了,老狐狸。”他搖著頭,回憶起來,百年之後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也沒有需要像是科舉考試一樣一連考九天,住在那小破屋子裏,又臭又憋屈,不死人才怪。

科舉考試考的是誰文章做得好,仿佛文章做得好才學就好,就是能臣一樣,曹躍是支持科舉全麵改革的。然而科舉改革畢竟事關重大,如今科舉改為打分製度,已然讓天下讀書人叫苦不迭了,若是再改革恐怕就要群起而攻之了。所以步子不要邁得太大,因為容易扯著蛋。

曹躍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將這個皮球踢給張之洞,讓他來解決吧,鹿傳霖沒得到準確答複,很是鬱悶。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說道:“喀爾喀蒙古紮薩圖汗部和托輝特俄木布尼特上報理藩院,俄人最近屢次侵犯我唐努烏梁海。並越界移民開采金礦,放牧,伐木,破壞我圖瓦人傳統牧場。牧民們非常焦慮與擔心,俄木布尼特紮薩克希望朝廷能夠與俄國人交涉,讓俄國人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