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最低為列兵,即新入伍三年內的新兵,新兵其結束之後,一年內為二等兵,服役兩年為一等兵,服役三年為上等兵,三年以上未晉升士兵為兵長。其中兵長分十級,同樣按照年齡劃分,十年之後依舊是十級兵長。當然,一支軍隊的兵長必定是軍中的老兵了,老兵就有很多自己的技能,所以兵長也是軍隊裏的能手和尖兵。
從何兵長開始,分為士官軍銜,下士、中士、上士與士官長,因為士官長比較特殊,一般授予軍事科研部門和軍事技能部門的軍官。
而在軍隊中,從下到上對軍銜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即副班長必須由上等兵以上軍銜擔任,班長必須由下士以上軍銜擔任,副排長必須由中士以上軍銜擔任,排長必須由上士以上軍銜擔任,副連長則必須由上士以上軍銜擔任,連長由少尉以上軍官擔任,副營長由中尉以上軍銜擔任,營長由上尉以上軍銜擔任,副團長由少校以上軍銜擔任,團長由中校以上軍銜擔任,副旅長由上校以上軍銜擔任,旅長由少將以上軍銜擔任,副軍長、軍參謀長以及軍長由中將以上軍銜擔任,元帥則屬於榮軍軍銜,但大元帥軍銜屬於兵部尚書一人,即曹躍一個人。而軍團參謀長軍銜與各級副長軍銜相同,如軍參謀長與副軍長軍銜相同。
此外準尉軍銜一般授予後勤軍官和軍校教員,並不列為軍隊對應軍銜之中,所以實際上軍銜並沒有那麼多級。
在軍銜製定結束之後,曹躍開始給個軍隊軍官授予軍銜的肩章和臂章,肩章為軍銜,臂章為職務姓名,第一批授予中將軍銜的便是各個集團軍司令,授予韓錚、陳剛、周瑾、王誌勇、李亮、薑勇、米奎、章程、嚴東、齊靈之、聶嘉、馮牧瀾、戴建龍、陳義、郝錦顏中將軍銜。
第二批授銜則授予參謀長叢晨、軍務長王兵、財務長常國良三人中將軍銜,後勤負責人吳昊、方大山、夏普林、法捷耶夫(曾經偽裝成列寧)等人被授予上校軍銜。
第三批授銜則授予個軍隊參謀長以及副長軍銜。這其中何順雖然隻是作為曹躍的副官,但是何順負責的是曹躍的機密文件,所以也被授予上校軍銜。而對血軍建設功勞甚大但已經退休在家的孫祿堂孫老爺子被榮譽地授予了少將軍銜,甚至連順天府警察總長貝明德也被授予了中校軍銜。
曹躍沒有授予上將軍銜的原因也很簡單,給這些軍官表現機會,將來有晉升的空間,免得一下子授銜到底無賞可給。
軍銜的正式出台,也標誌著中國軍事現代化改革的一項重大進步,軍官和士兵們也不需要記錄清政府、新軍、練軍、綠營等諸多繁雜的軍銜,更加不需要進行什麼換算,綠營管帶到底是軍銜還是職務等等。
而海軍軍銜也相應對陸軍軍銜對應,隻是海軍沒有大元帥,大元帥直屬於曹躍一個人。由此可見,曹躍已經成為了中國的陸海軍的實際掌舵者。
而與軍銜相對應的就是待遇問題,曹躍的軍隊采取了一如軍隊,軍需全麵,取締清政府的綠營兵當兵還要自己掏錢買軍服交夥食費等非職業陋習。綠營兵正是因為什麼費用都自己掏,一個月下來隻有兩三兩銀子到手,而新兵還得用這個錢交給自己的長官做“保護費”,最後他們到手的還不到一兩銀子。這導致了綠營士兵不得不想辦法搜刮民財來養家糊口,也更加昂百姓們討厭起清軍來,形成了惡性循環。
曹躍的現代化軍隊建設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取締了這些夥食費服裝費煤炭費等有士兵自己出錢的費用,盡管士兵的軍餉依舊隻是三兩三錢銀子(330元紅鈔),可這錢是實打實地落在了他們手中。
對於軍隊之中的一些陋習,曹躍在他直屬的新軍裏是要求完全杜絕的,而在清軍其他部隊他沒有貿然下令,當新軍改革完畢之後,其他部隊就要全部裁撤,他犯不著冒這個風險。
軍銜的推廣、現代化陸軍改革、以及兵工廠的建立,這一切讓曹躍的軍隊如虎添翼,曹躍現在可以確定的是,自己的軍隊可以橫掃中國任何地方的清軍了——這也給他稱帝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