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 / 2)

但現在,大福寺卻是一處幽靜的所在,老和尚笑著遞來一炷香,曹躍與陶悅兩人接過香,在蒲團上叩了九個頭,然後閉著眼睛許下心願,將香插入香爐之中,再一次叩拜,這才算是結束。

廟門口便是求簽解簽的,也都是廟裏的和尚,中國的寺院是修行的佛教大多數是大乘佛教,講求的是普度眾生。而東南亞的佛教則屬於小乘佛教,講求的是修行。中國佛教特點是濟世救人,而東南亞佛教的特點是自我修行,所以中國古代有有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東南亞佛教大多數為某某大師,參透玄機雲雲。

既然是普度眾生,佛家會在每個月都向災民施舍糧食,而且大多數寺院都會自己種菜,甚至做生意換取米麵。後世大量的假和尚做生意,簡直是對佛教的侮辱,道德淪喪,無恥之極。另外寺院賣祭品,在古代也是不被允許的,而到了現在,和尚們白天賺信徒的錢,晚上摟尼姑睡覺大有人在。

因此曹躍其實對和尚沒什麼好感,主要是陶悅喜歡,他便陪著她在一旁。陶悅看到抽簽非常高興,連忙拿過來搖了半天,終於跳出了一根竹簽子,便拿給門口解簽的和尚。

那和尚看上去五十來歲,幹枯瘦小,身上的僧袍破舊得不行,除了正麵光鮮外,後背還打了幾個補丁。

陶悅一臉真誠地問:“請大師解簽。”

“女施主求得是子孫後代福祿吧?”

陶悅害羞地低著頭,不敢回答,曹躍代她說道:“是,求算一下,啥時候有孩子。”

那和尚爽朗一笑道:“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順應天命,隨遇而安,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誰也搶不走,該不是你的,再怎麼強求也不會是你的,小孩也是如此。不過女施主這一簽是上上簽,映照著您不久就會得償所願。”

“謝謝大師,謝謝大師。”陶悅忙道,恭敬地雙手合十鞠了一躬。

曹躍正要走,那和尚說:“這位男施主就不抽一簽嗎?”

曹躍笑道:“大師,您不是說了嗎?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一切結果都有因,一切原因都有果,交善因結善果,交惡因結惡果。”

陶悅一臉崇拜地看著曹躍,沒想到平日自說沒什麼文化的他,口中說出來的偈語卻讓人刮目相看。

“那施主你是交了善因,還是交了惡因呢?”和尚反問。

曹躍想了想,說:“也許是善因,也許是惡因,也許對一些人是善,對另一些人是惡,也許對一些人是惡,對另一些人是善,僅此而已。”

和尚說:“施主知道自己做的是善還是惡呢?”

“善惡真的那麼明確?”曹躍反問,“我幫助一個垂死掙紮忍受無邊傷痛的戰友解脫,大師你說是善還是惡?”

和尚雙手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施主,善惡自在你行,一念行善即為佛,一念行惡為羅刹。施主,好自珍重,好自珍重啊。”

“多謝大師良言。”曹躍還禮,帶著陶悅走出廟門。

咚……

寺廟之中的鍾聲忽然被敲向了,隻聽得和尚遠遠地似乎自言自語地大聲笑道:“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此。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事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礙。”

曹躍知道這個老和尚應該是知曉自己的身份,而且老和尚佛法精深,應該是大福寺的主持或者長老這樣的得道高僧,而他今天坐在門口,目的不是解簽,而是勸誡。

勸阻自己過多殺戮。

作為一個軍方出身的宰相,曹躍想要穩固自己的位置,必定會不斷殺戮異己,從而使得清政府朝堂之上血雨腥風,老和尚讓自己種善因得善果,而非種惡因得惡果,尤其是最後的一段《心經》,便是叮囑自己,人生不應隻沉浸在世俗的追求之中,還應該有更加高深的修行和心靈追求。

曹躍遠遠地看著老和尚,心說大師,讓您失望了,我現在既不能停止殺戮,又不能不最求世俗。

色,在佛語之中並不是世俗的情與色,而是一種俗家俗事的生活,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並非後世俗人想象的那麼曖昧和不堪,而是佛家的一種修行境界,在塵世修行,用俗事的生活需要真理的指點,而來追求生命的真諦,也需要塵世的修行來實現。

曹躍心說:“大師,就當我在修羅刹,罪孽深重吧。”

遠遠地聽到有小和尚們在門口焦急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方丈圓寂了,方丈圓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