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甘肅三大綠營(1 / 2)

大軍整編完畢後曹躍立即率軍開拔,從寧夏府沿著黃河向南行軍,抵達蘭州府之後,拜見了甘肅布政使杜彤杜大人,並通報了寧夏府重新接受朝廷統治的消息。寧夏府民團甚至組建了一支萬人大軍寧夏營,由馬福壽帶領,參加對安西十九團叛軍的圍剿。杜大人頓時驚喜不已,沒想到曹躍神不知鬼不覺地收複了寧夏府,還收服了寧夏民團,他熱情款待了曹躍與他的手下,同時派人馬不停蹄地向西安府甘陝總督府報告。

在蘭州府準備了糧草彈藥,曹躍繼續帶領軍隊西征,杜布政使保證如果能夠將安西十九團消滅,安西府重新回到甘肅省來,打通河西走廊,甘肅省願意全力支持曹躍這一萬五千大軍。不過杜布政使雖然有心,卻無力,甘肅是個窮省啊。因此大軍的糧草解決還是幾方麵,銀川十三家出一部分,陝西省出一部分,甘肅省出一部分,路過河西走廊的行商們出一部分,押運軍糧的任務,曹躍交給了保連齊的勇營二團。

和偷襲銀川十三家民團的策略不同,曹躍決定大張旗鼓地進軍安西府。一萬五千大軍,他就算是想再來個偷襲,卻也藏不住。再者說安西軍是騎兵,想要偷襲這一夥兒騎兵,當真是難之又難。

在蘭州府稍微停留了兩天之後,勇營——或者叫做血軍,繼續西征。

一路西行的道路越來越不好走了,軍隊基本上沿著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古道低頭前進,過了涼州進入甘州,地勢更加陡峭起來。

曹躍大軍在甘州張掖休息兩天之後,軍隊繼續出發,抵達肅州。過了肅州之後,就是安西府了,河西走廊最重要的關隘,從安西府西北便是新疆北疆,向南則是新疆南疆,向北則是蒙古額齊納土爾扈特部,向南則是青海藏區。可以說,控製了安西府,相當於控製了西北的咽喉。

肅州府府所是肅州城,魏光燾魏大人帶著家丁就困頓在此,每日倒是和肅州縣令喝喝酒,一起訴說這大漠豪情。後世有留學生說加拿大的生活就是三好,一好美,二好靜,三好無聊。此時的肅州也是如此,那是好天好地好景色,外加好無聊啊。

當然,最近這幾個月肅州城不會太無聊了,因為許多前往新疆的商隊都被安西十九團給困在這裏了,肅州城畸形地熱鬧了起來。如果安西府玉門關被朝廷打通,這裏的商隊就會離開,肅州再一次恢複往昔的平靜。

肅州此時駐紮著甘肅三大營之一的北營,而且他們不是常年駐軍在此,而是被安西十九團從安西府給打出來的……

甘肅三大營分別是駐防在蘭州的湘字營,駐紮在西寧府的邵武軍,駐紮在肅州的北營。

湘字營是左宗棠平新疆的時候留下來的湘軍後代,稱之為湘字營也是為了永遠銘記他們是湘軍後代。最聽陶模話的就是是這湘字營,畢竟陶模的後台就是左宗棠,而且陶模之前在甘肅擔任過巡按使,又在蘭州擔任過蘭州縣令。不過最不能調動的就是這湘字營,湘字營是震懾西北的漢軍組成,全軍都是湘軍後代,全都是漢人,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再一次發生五十年前的甘陝之亂。陶模不敢輕易調動他們,清廷也不敢輕易調動他們。而在民國之後,這隻效忠於清廷的漢人部隊被解散了,這才導致了五馬亂西北,死了幾十萬人。如果湘字營不解散,隻怕五馬未必會有這個破壞力,湘軍後人也不會在放下武器之後被殺絕。

駐紮在西寧府的邵武軍,是武衛後軍董福祥的甘軍的大本營,自然是歸順朝廷,但甘陝總督府管不了他們。後來的五馬亂西北的主力,就是這支邵武軍。民國時期西北分為青馬與寧馬,寧馬即寧夏馬家軍,這一部分軍隊的基礎就是銀川十三家民團和部分被八國聯軍打敗的武衛後軍,寧夏府土地肥沃,寧馬比較安於現狀,後期雖然應蔣委員長的指揮攻擊解放區,但是解放戰爭中宣布起義為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青馬則是由西寧的這支綠營邵武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組成,青馬最有名的一戰當屬殲滅了兩萬一千紅軍西路軍,七千紅軍被俘紅軍戰士被屠殺,三千被俘紅軍戰士被活埋,就此和紅軍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解放戰爭時期,青馬被全部消滅,至於被消滅多少青馬,迄今戰史上也沒有明確數據。(腹黑記仇的兔子……)

最後一支就是駐紮在肅州的北營,說起北營也是左宗棠平新疆的時候留下的一支部隊,卻不是湘軍部隊,而是湘軍裏安徽籍子弟組成的軍營。原來左宗棠平新疆的時候,將後勤的工作交給了徽商,而徽商以胡雪岩為代表,依托湘軍發展起來。胡雪岩為了幫助左宗棠收複新疆既出錢又出力,甚至組建了一支安徽子弟民團前往新疆幫助和俄國人作戰。當然,這隻民團主要任務還是護送軍糧、藥品、彈藥,左宗棠讓他們之中的一部分駐防在玉門關。後來建立了北營,再後來一部分人離開了北營回到安徽老家了。北營人越來越少,一直到了安西十九團攻打玉門關,北營僅有三百多人,於是全營帶著家眷跑到了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