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真元枯竭的危機(1 / 2)

“大陸縱然有這樣那樣的症結,可終究底蘊深厚。一旦開戰,即便海外能靠著突襲占住一些地盤,甚至像三百年前那場大戰一樣控製一些修真宗門。可一旦陷入僵持,海外耗得過大陸嗎?”枯槁中年人又給董穎基澆了一盆涼水。

董穎基篤定地道:“三百年來,海外修士勵精圖治,為的便是一舉征服大陸。這次再度出擊,豈能再像三百年前那場大戰一樣曠日持久!”

“天下沒有必勝的戰爭,三百年前那場大戰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個道理。如果還不夠,可以看看俗世。俗世的曆史上從來不乏以弱勝強的戰爭。”

董穎基沉默了一會兒,道:“雖然天下沒有必勝的戰爭,但這次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若不去試一試、爭一爭,不光是海外的後來人,恐怕很多修士也不會甘心。”

枯槁中年人歎息道:“說來說去,還是欲念難平。”

董穎基道:“我們不是聖賢,自然會有欲念。其實即便是聖賢又如何,你最尊敬的那位文成公都說過人類繁榮的源泉正是來自於爭先。爭先豈非就是一種欲念?”

“文成公的確說過這句話。可惜世人隻記得這一句,而忘記了後麵還有一句。”枯槁中年人道:“若繁榮要以犧牲別人為代價,我寧可不要繁榮。”

“若是讓我們拿到那件物事,會少死很多人。”

對有些人來說,同類的生存比自己的名譽、地位、財富甚至的生命都重要。柳生宗的宗主這麼說,便是看準枯槁中年人便是這種人。

枯槁中年人卻堅定地道:“若是你們拿到,隻會死更多的人。”

董穎基歎息道:“看來沒什麼好談的了。”

當拿人的生命都換不來他的合作之時,的確也就沒什麼好談的了。

枯槁中年人沒有再說話。

有時候,不說話也是一種明確的態度。

所以,董穎基轉向大陸青年修士,道:“後山傳來消息,說你以一人之力擊敗了我們柳生宗三名飛虹修士。”

來自大陸的毛頭小子道:“若非他們有傷在身,我不見得能贏。”

“何必太過謙虛。我們的大陸朋友來信曾提到,中原第一大宗門璿天宗有個叫顧奇珍的少年修士,在攬玉山的斷崖邊上力敵宗門長老而不落下風。”董穎基微笑道:“而這個少年修士此戰之中逃向了海外方向。如果我所料不差,應該就是足下。你既然曾力敵璿天宗的長老,今天在清羽兄的幫助下,勝過我柳生宗的三名飛虹修士也算不得什麼。”

顧奇珍沒有說話。柳生宗長老所說的情景正是他最不願提起的回憶,又有什麼話好說?

枯槁中年人卻道:“我並未幫助他。”

董穎基先是一怔,旋即笑道:“既然清羽兄說沒幫,那自然不會有假。隻是他既有越級挑戰飛虹修士的實力,我柳生宗就更不能讓他離開了。”

枯槁中年人平靜地道:“有我在,你留不下他的。”

董穎基身旁的微胖老者終於按捺不住,諷刺道:“十幾年了,連你自己都沒能離開,還能保誰離開?”

枯槁中年人道:“那就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