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員重新斟上酒,楊滿倉見劉勤又將手伸向了分酒器,擔心他要連抽,便對張小山說:“小山,你剛才說到塞翁失馬,這個故事我們在小時候都讀過,但很少有人明白它真正的含義。這樣吧,酒慢點喝,你幫大家重溫一下這個故事,再講講它的含義。”
張小山當然清楚楊滿倉讓他重溫塞翁故事的用意,笑了笑,開始講道:“《塞翁失馬》是初中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靠近我國北方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位老人。有一天,他家的馬跑到了胡人的住地。左鄰右舍都前來安慰他。沒想到這個老人卻說:‘謝謝你們,我並不難過,焉知這不是一件好事呢。’果然,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大家又都前來祝賀他,可老人又說:‘謝謝你們,但我並不高興,焉知這不是一件壞事呢?’果然,過了沒幾天,他的兒子在騎那匹胡人沒有馴化的良馬時,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又都前來安慰,可這個老人還是說:‘謝謝你們,我並不難過,焉知這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老人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得以保全性命。”
見大家聽的很認真,張小山接著說:“現在,人們在說到這個寓言故事時,總會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因為學習過一點《道德經》,有時在想,到底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還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道德經》中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禍相依。《塞翁失馬》就是通過一個循環往複的極富戲劇性的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
劉勤是聰明人,自然也明白楊滿倉和張小山的良苦用心,此時也才真正釋然。他舉起小酒杯笑著說:“福禍相依,說的好!焉知當不成鎮長不是福?我也想穿了,不會為這件事煩惱了,也不連累你們陪我拚酒了,為那個破鎮長喝醉了身體不值得。我們還是用小杯斯斯文文地品酒吧。”
看見劉勤從壓抑中走了出來,大家一起高興地幹了小杯中的酒……
看穿也想穿了的劉勤雖然不再為競爭失敗而耿耿於懷,但工作熱情銳減。他聽說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可能很快就要出爐,大盤以及隨小團隊一同建倉的兩隻股票蘇寧電器和上海機場都到了關鍵時期,便到醫院開了一張診斷證明,請了一個月的病假。
劉勤最關心的股票是上海機場。去年6月,出於對張小山等人的極度信任,他幾乎孤注一擲跟隨買入了上海機場,當然,他這樣做也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工作太忙不想在多隻股票上分心、動輒滿倉的操作習慣等。不知是誰說過,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如果要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幾乎把帳戶資金買光了的劉勤在後來蘇寧電器上市時,找老婆軟纏硬磨要來了二萬元,又全部買入了這隻股票。
好在劉勤這次跟對了人,買對了票,隨後持倉市值不斷上漲,又有張小山等人幫忙盯盤,他也就安心地一心一意地工作,並有了在官場大幹一場的雄心。
現在,雄心破滅的劉勤又從官場回到了股場,並且從散戶大廳轉到了大戶室,雖然這個大戶室是楊滿倉的。
這天是2005年的4月7日,股市已經收盤,楊滿倉、張小山還有劉勤卻繼續呆在大戶室,他們麵前的電腦屏幕上,上海機場的日K線圖紅紅綠綠地閃亮著。
吸引他們的是上海機場今天收出的一根長上影小陰線。早盤,上海機場以17.76元略微高開後,因獲利盤的拋壓而下探,10時許,莊家借大盤走好之勢將股價強勢上拉至18.11元,當散戶們認為強者恒強,新高在望,大膽地紛紛跟進時,主力卻順勢派發。其後,股價節節下探,最後收出了一根跌幅為0.96%的長上影小陰線,全天的分時線又恰似一根釣魚線。可見,上鉤的魚兒不少啊。
這時,張小山正在點評著這根長上影小陰線,他說:“我們要對這根長上影陰線多加小心。長上影線特別是長上影陰線是一種明顯的見頂信號,上升行情中股價上漲到一定階段後,連續放量衝高,如果收盤時出現長上影線,表明衝高回落,拋壓沉重。如果明天股價不能收複今天的上影線,並且成交開始萎縮,表明後市將調整,那就要堅決減倉甚至清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