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專家與騙子(2 / 2)

第四場講人的性格類型,是騙子與心理學專家進行辯論。結果研究生學曆者也無法分辨騙子和心理學家,年輕人尤其是女研究生們被騙子們講的星座血型迷暈了,隻有教授級別的觀眾才能明辨。這可以理解,心理學的邏輯比較特別,正反都可以說得通,需要足夠多的人生曆練積累才能避免中招。

第五場由騙子與經濟學家進行辯論。整個播出過程,現場觀眾都不說話了,現場沒有人能區分騙子和經濟學家。播出期間,主持人接到一個電話,竟然是美國總統打來的,他說一直看這個節目。美國總統告誡大家,千萬別相信經濟學家的那一套,美國先後多次金融危機就是聽信他們的理論搞出來的。總統懷疑就是經濟學家和華爾街的騙子聯手欺騙了全世界。這充分說明,地球人是無法區分騙子和經濟學家的。

最後一場是騙子和政客進行辯論。騙子一看到政客,立即站起身,對主持人說他放棄辯論。主持人很詫異,問是什麼原因。騙子說:‘在騙人這個行當裏,我們隻是業餘的,而他們才是職業騙子,他們很容易讓觀眾相信我們是騙子!’無論主持人怎麼勸,騙子都不肯上台。這時,一個老者走到騙子旁邊,跟騙子耳語了一番,騙子立刻振作精神回到講台,侃侃而談,並毫無懼色地指責對方政治家是騙子。主持人更加驚訝,忙問老者說了什麼話。老者說:‘我隻不過告訴他一個真理:要辯證地看待欺騙,有時候欺騙可以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在曆史上,許多騙子都成功轉型,成了偉大的政治家。’原來這位老者是一位哲學家……

最後,電視台向市長彙報如下:……看來情況極其複雜,雖然某些領域很容易區分騙子和專家,但是有些領域卻難以區分,而且越是重要的領域越難區分。更為複雜的是,現在的騙子們通過勤奮學習已經成為專家,而許多專家經不住誘惑開始行騙,到底誰是騙子誰是專家已經無法區分……”

故事講完,張小山看見楊滿倉和大牛表麵上品著茶,實則在思索,但他們顯然沒有明了自己講述這個故事的深意。便進一步說:“這個故事裏有各方麵的專家,有騙子,還有政客,電視台本來是清楚他們的身份的,為什麼辯論到最後反而分不清了呢?正如主持辯論的電視台最後向市長彙報時所說的,原因極為複雜。因此,這個問題不是一二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這上麵浪費時間。但我們在投資中卻可以借鑒這個故事的警示意義,比如,我們如何區分真正優質的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持續回報的上市公司和以圈錢為目的、等待時機成熟就套現甚至不待時機成熟就迫不及待卷款逃跑的上市公司?如何區分依靠自身實力依法依規實現上市的公司和采取欺詐等各種不正當手段達到上市目的的公司?如何區分證監會發審委中勤勉盡責的專家和以權謀私的腐敗分子?如何區分憑良心憑事實說話的證券分析師和為了金錢昧著良心鼓吹或者抹黑上市公司的黑嘴?靠上市公司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靠發行審核委員會的一紙公告?靠電視財經欄目中喋喋不休煞有其事的分析師?靠互聯網上不知什麼人拋出的別有用心的文章?光靠這些,我們區分得了嗎?所以,我是這樣想的,如果要想找出真正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還是眼見為實的好。”

張小山本來還想說如果隻是在中業企業板上投機一把,則可以在八隻股票中隨便選上一隻,但心思縝密的他考慮到這樣說有可能被大牛誤解為是在影射其搞投機,便適時打住了話頭。

楊滿倉接過話頭道:“三弟的意思很明確了,就是要對我們準備投資的中小板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二弟,你看調研哪一家好呢?”

其實,張小山對大牛有可能誤會的擔心是多餘的,就像他不會誤會大牛的話一樣,大牛也不會誤會他的意見。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清楚對方是為自己好,為團隊好,而且都不是小肚雞腸之人,怎麼會怪罪對方的言行呢?此所謂知己是也。

事實上,大牛不僅對自己的意見沒得到采納毫無意見,而且已經在內心裏作了一番自我反省。他想:我確實是有點操之過急了。目前,大盤極度弱勢,管理層推出中小企業板雖然是想給大盤帶來新的炒作題材,注入活水,希望大盤借此走出低穀,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對主板的資金勢必帶來更大的壓力。在利弊尚需權衡的情況下,上策應該是觀望待機,而不是盲目出擊。而且,小山說得對,自己對那八隻股票並無深入研究,短線投機可以,中長線投資就屬於冒進了,如果碰上了以圈錢為目的甚至是欺詐上市的主,豈不是要大意失荊州嗎?

因此,當楊滿倉問到大牛時,思想已轉過彎的他想起了陽政曾經說過不久還有更為優秀的企業在中小板上市。對!陽政專門提到過蘇寧電器。大牛已初步了解到蘇寧電器是南京市的一家家電連鎖企業,其觸角已伸到了全國不少大中城市,發展勢頭如日中天。

想到這裏,大牛幹脆明了地回答道:“去南京,調研蘇寧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