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滿倉萬科(2 / 3)

莫愁湖畔聚會後,很快到了周五。張小山清楚地記得,這一天是2003年9月26日,他之所以多年後仍記憶猶新,原因在於他當時幾乎滿倉買入了萬科A,雖然建倉時有自己對房地產業的深入研究以及大牛對盤麵的精準分析作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撐,但滿倉一隻股票的後果是股價的輕微震蕩都會讓自己心神不寧,震蕩幅度加大時更會心驚膽顫。這種體驗使他以後徹底戒掉了滿倉的習慣。

讓我們回到那一天下午,楊滿倉、張小山還有大牛在大戶室裏密切關注著萬科A的走勢。他們對這隻股票太看好了,以至抑製不住買入它的衝動。

一隻無形的手在電腦屏幕上畫著萬科A的分時圖,隨著其股價圍繞昨日的收盤價5.89元窄幅震蕩,這隻手畫出的分時線就像織布機在織布。下午已經開盤,上午的織布機走勢清晰地顯現在屏幕上,隻見其以5.88元低開一分後,股價一直在5.88至5.90三分錢的範圍時波動,並且大部分時間內停滯在昨收盤5.89元的價位不動。伴隨著股價的波瀾不驚,成交也極為清淡,上午半天的換手率不到0.1%。

大牛指著萬科A的分時線說:“股價呈現織布機分時走勢,成交出現地量,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有超級主力已經控盤,二是投資者普遍惜售。鑒於房地產板塊基本麵出現利好,到了我們參與的時候了。”

“那現在可以建倉了?”張小山有點按捺不住了。

“別著急,你看主力都不著急,我們急什麼?”楊滿倉笑著說:“你看,超級主力在那裏優哉遊哉地織網,順便吃掉自投羅網的小散,這也說明了他還沒有吃飽。三弟,你注意觀察一下,如果出現主力主動吃掉散戶籌碼的情況,我們再考慮介入,否則就看戲。”

“股市有一句俗語叫地量地價,這個說法是真的嗎?”張小山又問起了這樣一個問題。

大牛明白張小山話有所指,他其實是想問萬科A現在是地量了,股價是否是地價了?跌不動了?換言之,是否可以買入了?但又怕顯得過於性急,所以換了一種問法。

對好朋友加好兄弟的心情,大牛十分理解,他認真地調出上證指數的日K線圖,說道:“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大盤說起,上證綜指的曆史走勢顯示,底部的成交量確實都很小,所以‘地量地價’的說法是真的。但地量之後就一定會出現地價嗎?這個就未必了,三弟你來看,地量出現之後,有時會馬上出現地價,有時又會在股價繼續下行後再出現地價。今天萬科A的成交量又是近期的一個地量,是不是已經到了賣無可賣、跌無可跌的底部了呢?我覺得未必,因為不排除後市還會出現新的地量,要知道,股市築底需要一個漫長反複的過程。萬科A的股價現在不到6元,對於這樣一個優質的、成長性十分突出的公司來說,其五六元的股價顯然是底部,就像它修建高樓大廈一樣,目前正在打地基。但這個地基要打到什麼時候,誰也不知道;它以後的股價會如何震蕩,誰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它的股價遲早會漲,肯定會漲,就看你買入後能否經受得住主力莊家震蕩洗盤的折磨,就看你是否有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性堅持到最後了。”

對大牛的觀點,楊滿倉表示讚同。同時,他也知道張小山現在對地量地價這一問題的體會和理解還不深,便進一步說道:“關於地量地價,我也有所體會,三弟可以參考。在股價的持續下跌下,賣出股票的人越來越少,而大多數股民判斷股市還要下跌,所以買的人也越來越少,成交量減少產生地量。地量說明賣的人少了,賣的人少了就容易漲,形成底部是因為沒有人再賣形成的,而不是因為有人買。這個地量是相對於股價處於高位的天量而言,有人統計過曆史上股指分別處於高位、低位時的成交量數據,可以發現,地量的標準有跡可循。衡量中級下跌行情是否見底的標準是:底部成交量要縮至頂部最高成交量的20%以內。如果成交量大於這個比例,說明股指仍有下跌空間;反之,則可望見底。真正的地量地價通常意味著趨勢跌無可跌了,是市場行為的真實表現,也是主力在成交量中唯一不可做假的地方,因為主力可以虛增成交量,但卻無法減少市場上的成交量。需要說明的是,交易者在判斷地量地價時,需要從較長的時間周期來觀察,隻有長時間連續的低成交量調整才能叫做地量,比如趨勢下跌了半年或一年後,此時觀察地量地價方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