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波譎雲詭(3 / 3)

楊滿倉還是坐了起來,笑著對小山說:“別聽她瞎說。我這是老毛病,每年都要療養一兩次的。沒事。小山,咱們聊聊股票,說不定我的精神還好一些。”他說的是實話,醫院裏沒人陪他侃股票,把他憋慌了。

張小山聽他說的懇切,也理解談論一個人喜愛的話題會讓他高興,便講起了自己這段時間為買不買股和買什麼股發愁的事。還故作輕鬆的說:“楊兄,你說我的心態是不是很不成熟啊。不買股吧,怕行情繼續上漲而踏空;買股吧,怕行情轉勢下跌,把原來好不容易賺的錢又虧回去。這就是患得患失吧。”

楊滿倉頗有同感地說;“患得患失是每個股民的通病,我病的比你還重啊。”

敏感的張小山覺得可以借這個機會從側麵開導一下壓力山大的楊滿倉,便裝著自我檢討地說:“是啊,你看我炒股票賺點小錢,就有這個毛病了。我有時也想,我應該放下這個心理包袱,該是我的,遲早是我的;不該是我的,失去了就讓他失去。隨其自然,學會放下,學會滿足,活得灑脫,活出自我。”

張小山雖然談不上博學,但喜愛看書的他平時的知識積累也很多。談著談著,又談到了佛學。他專門就“放下”一詞進行了闡述:

“放下”來源於佛經中的“放舍”一詞。佛教中所說的“放下”,不是說什麼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麼,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記不起是誰說過:你的身軀很龐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追逐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

“人生苦短,隻有學會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張小山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結束了他的自我檢討。

張小山看著似悟非悟的楊滿倉,心想:我說這些對靠炒股賺錢養家的專職股民又有多大作用呢?看來還是不能辭職專門炒股啊!

五、深不可測

原來打算向老股民楊滿倉請教的張小山卻搞了一次“心理輔導”,他十分清楚,這次“心理輔導”既是對楊滿倉,又是對他自己。放下?我自己能放下股票麼?他苦笑著搖了搖頭。

但張小山也在心裏對自己說:“我不能放棄炒股,但我要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不管賺錢還是虧錢,都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樣想著,他幹脆放棄在一千多隻股票中的苦苦尋覓,決定要買就買自己熟悉的股——自己曾經買過,也一直在跟蹤觀察的兗州煤業。張小山不知道,他的這個想法正好和“股經”不謀而合。

決定了買什麼股,接下來是買入的時機是否成熟的問題。正在想著要不要給大牛打電話,大牛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大牛告訴他,大盤現在正處於上證指數有記錄以來第五個下跌周期的針對第3浪下跌的第4浪反彈,按照波浪理論進行推測,應該還有100點左右的反彈空間,也就是說,大盤應該突破1700點。

“這僅僅是推測啊,準不準很難說,中國股市的走勢波譎雲詭,現在買不買股,你自己決定。”相處時間久了,大牛還有楊滿倉和張小山說話時,也會偶爾說一句成語,可能是近朱者赤吧。

有了大牛的技術分析壯膽,已空倉半個多月的張小山迫不及待地於2002年4月1日在10.05元的價位處再次全倉買入了6000股兗州煤業。現在,買掉自己賬戶中的全部資金已成了張小山的習慣。委托成交後,他看了一下資金餘額,還有不到一百元,最便宜的股票都不夠買一百股了,這才安心。

股票買入後,緊盯大盤和手中股票的走勢就成了張小山的業餘工作。但不久他就發現,大牛預期中的4浪反彈好像已經到頂了,上證指數沒有延續春季行情的勢頭繼續上漲,而是選擇了橫盤。

2002年4至5月,沒有特別的利好和利空,上證指數一直在1650點左右橫盤整理,張小山買入的兗州煤業也在10.3左右上下震蕩。

其間,楊滿倉覺得大盤可能盤久必跌,建議張小山小贏出局算了,但張小山有了上次操作銀廣夏的經驗,認為兗州煤業的上下震蕩是莊家的刻意洗盤,洗的差不多了就會漲上去。

“不是說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嗎?兗州煤業如果橫一個多月後漲一個多月,隻要每股漲2元,我就能再賺一萬多元。”張小山美滋滋地想著,就差笑出聲來了。

但事與願違,接近5月底,大盤不僅沒有走高,反而慢慢陰跌了100點左右,又快到1500點“鐵底”了。

這次,兗州煤業出奇地與大盤同步,先是跌破10元,後來又一天一天漲少跌多地慢慢陰跌到了9.5元附近。

2002年5月31日,經不住陰跌折磨的張小山終於忍不住了,在兗州煤業9.55元的價位處割肉賣掉,連同手續費共虧3000多元。

得知張小山聽信自己的波浪分析買股虧了錢,大牛自責地說:“我對波浪理論的學習還不到位,害你虧了錢。”張小山一聽連忙說:“哪能怪你呢?怪我貪心不足,本來可以小賺離場,該賣不賣,想賺更多,結果賺錢變成虧錢。再說,你當初已經告訴我,你根據波浪理論對大盤所作的分析僅僅是推測,誰知道股市這麼深不可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