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老二家的石頭坊(2 / 2)

真龍朝名義有四支禁軍,騎團、監門衛、皇城衛和宮衛。實際上卻隻有宮衛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其他的:

騎團,實際隻是國王的儀仗隊和親隨衛隊;

監門衛,就是門衛和守備隊;

皇城衛,頂著軍隊的頭銜,幹的是衙門裏的捕手、快手一樣的活,隻是維持皇城中京城的治安軍、守備隊。

而宮衛軍雖然名稱上有宮衛二字,有時候讓人誤解為宮廷守備隊,實際上卻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人員素質高,作戰經驗極其豐富,能攻能防,攻防兼備,精通馬、步、水戰,能在各種複雜環境下把敵人送進墳墓的全能殺人機器。

宮衛下麵設有幾個軍,一直是朝廷的最高軍事機密,不過其編製並非機密,實際上朝廷是鼓勵各地諸侯邦國采用宮衛軍的編製的。

宮衛的編製分六級,最高的是衛,衛的長官稱作大將軍,分左右兩位,以左為尊。

衛的下麵分設五營,曰前、後、左、右、中,營長官稱作都統。

營的下麵是軍,軍的長官即為將軍,每軍額定兩千五百人,馬步軍混編。

軍下麵是團,步軍團兵員額定為六百人,騎兵團為四百人,團的長官稱作校尉。

團下麵為大隊,步軍大隊員額一百二十人,騎兵大隊約八十人。

大隊下麵是小隊,步軍小隊每隊十三人,騎兵每隊九人。

步軍小隊下麵設伍,每伍六個人,一個伍長外加五個士卒。

伍長不算軍官,所謂兵頭將尾,位置卻很重要。

張家族兵統共隻有三百人,勉強算得上有一個團。但是雞鳴國是侯國,論製是可以自主建軍的,軍旗、軍徽,甚至軍隊的編製都可以自己決定,且所建之軍無論規模大小,其首長皆可稱“大元帥”。

大元帥並無具體品級,與“衛”的首長大將軍難分高下,但一般而論,“元帥”總比“將軍”好聽一些。

你說你的“將軍”前麵還有個“大”字,我“元帥”前麵難道是個“小”字嗎。

真龍朝的禁軍大將軍官品是從三品,侯爵也是從三品,一個是職官,一個是勳官,不論是麵子還是裏子,都是大將軍更勝一籌。

越是沒落的貴族,往往越看重麵子,張孝璋為了壓大將軍一頭,便自己親自擔任了雞鳴國的軍事首長,自稱“大元帥”,當然他這個大元帥隻是虛掌軍務,軍隊的實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次帥張孝漆的手裏。

張家族兵雖然隻有三百之眾,營、軍、團、大隊、小隊、伍等編製卻都是有的,當然因為軍官太少的緣故,有些官職譬如都統、將軍、校尉之類,暫時都是虛設的。

三百族兵中騎兵約六十人,編製卻是一個軍,因為注水太狠,連張孝璋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於是虛懸將軍不授,而授予騎兵軍的首長張宗琪為總旗。

總旗本來是軍下麵主管軍令的佐官,經將軍授權有臨時代替將軍主持軍務的權力。

族兵中的步軍編製也是兩個軍,每軍下設置一個團,每個團下設一個大隊,每個大隊人數一百一十人。

張孝璋對外宣稱說,宮衛軍每個大隊是一百二十人,我雞鳴國是天子屬國,不敢與天子禁軍相比,每個大隊減少十人,定為一百一十人吧。張孝璋這番話頗能唬住一些人,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土豪們。

當然對死敵李家來說,你張大帥手底下有幾個軍不是問題,關鍵得看你有多少人,一個軍就一百來號人,再多幾個軍也無所謂。

和騎兵的首長授總旗一樣,兩個步兵軍也由總旗代理將軍行使指揮權。

張大帥對此的解釋是:便於直接控製軍隊。

身為次帥,實際掌軍者,張孝漆對兄長的這套拉虎皮做大旗的做法頗有些不以為然,在他的口中“張總旗”就是“張大隊”,狗屁的騎兵軍,不就是六個半騎兵小隊嗎?連正規軍的一個騎兵大隊都比不上,喚你一聲“張大隊”已經是抬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