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賣珠(2 / 2)

沐離手中的這兩顆琉璃珠隻有蠶豆米大小,黃澄澄,呈半透明狀,還不成熟,甚至用手都能捏的動,這樣的東西是不能久放的,時間長了藥效會減損,到時候恐怕連出手都難。

無論如何得今晚出手,便宜就便宜點吧,總比變成廢物強。

沐離想著就進了一家名叫東來生的藥鋪。因為是晚上,客人不多,櫃台上隻有一個穿青布袍的老先生在照管,正拿著雞毛撣子有一搭沒一搭地清掃著貨架。

“老先生,打攪了。”沐離一進門就給青袍先生鞠了個躬。

“小哥,來抓藥麼。”見來人很懂禮數,青袍先生客氣地問道。

“唔,有點東西想出手。”

“這個……”青袍有些猶豫,“驗貨的夥計不在,這樣,您明天再來如何?”

“老先生,我是從雞鳴城來的,明兒一早就得趕回去,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這青袍先生說話的口氣很大,像是店裏的掌櫃,沐離想掌櫃都是從夥計熬過來,驗個貨還不是小菜一碟嗎?果然他這一央求,那位青袍先生點了下頭,說:“也罷,你有什麼東西就拿出來吧。”

“唉——”沐離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包,雙手捧了過去。

青袍先生撚起一顆琉璃珠,眯著眼瞧了瞧,又放在鼻子地下嗅了嗅,往布包裏一放,問:“你叫價,還是我叫價。”

沐離裝著很老道的樣子說:“先生是行家,還是先生來吧。”

青袍先生點點頭,又拿起珠子瞧了瞧,默思片刻,道:“五個銀幣一顆。本來可以多點,可惜珠子放的時間有點久,保管也不得當,漿子有點老了。”

這個價位跟沐離預想的差不多,他不動聲色地還了一個價:“十個銀幣。”

叫價、還價,按規矩買賣雙方各有三次機會,現在每個人都行使一次權力,論理每人都還有兩次。但青袍先生聽了他的叫價,竟沒有再按行規往下還價。

他微微一笑,說:“成交。”

沐離有些詫異,但隨即就想開了,十個銀幣已經超過自己期望的好幾倍了。

“小夥子,你就不怕我哄你?”青袍先生把兩枚珠子握在掌中,轉身到櫃台裏拿了二十枚銀幣擺在櫃台上,盯著沐離的眼睛說。

沐離收了錢,一枚枚地吹響了放在耳邊聽,確認都是貨真價實的銀幣後,他仔細地收在貼身的錢袋子裏,又用手拍拍,說:“您是行家,東西值多少,您心裏清楚,我是個外行,我不知道。不過我原以為這珠子一顆隻值四五枚銀幣,如今一顆珠子能賣十枚,我覺得已經是賺了。我既不是生意人,又不指它吃飯,多一點少一點也無所謂。”

沐離收拾妥當,朝那先生點點頭,轉身就要往外走,剛走到門口,那青袍先生在背後喝了聲“嗨”,沐離一扭頭,隻見一枚金光閃閃的東西撲麵而來。

他劈手抓在掌中,入手沉甸甸的,一時禁不住心裏砰砰亂跳:這竟是一枚金光閃閃的金幣!

真龍朝的幣製規定一枚金幣可兌換十枚銀幣,但實際上因為金子太少,一枚金幣在洛城的黑市上能兌換五十枚銀幣;在富裕的齊州、中州約能兌換六十枚銀幣;而在物產豐饒的江州、南州等地則可兌換約七十枚。

至於大楚、燕山、弦月等邊遠邦國,則已經達到了令人咂舌的一比一百,即一枚金幣可以兌換一百枚銀幣,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