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國的敬武帝——梁儒明,在大梁國開平七年十二月三十這日夜裏……駕崩了……
燒著暖和的地龍,燈火亮如白晝的憶舒殿內殿裏,躺在那張寬大的鋪著明黃色被褥的龍床上,被明黃色的錦被覆蓋得嚴嚴實實的梁儒明走的悄無聲息……
彼時,憶舒殿內殿裏雖聚集了幾十人,可是除了坐在龍床邊,時刻注意著梁儒明的情況的冷晴之外,竟無一人注意到梁儒明這位堂堂帝王的黯然離去……
梁儒明的兒子們站的太遠,悉數站在憶舒殿內殿的殿門旁,從他們的位置到梁儒明的龍床之間又隔著幾十人,他們未曾注意到梁儒明的離世是可以理解的;
梁笙蘭雖站在龍床的床尾處,卻不知因何而始終垂著頭,不曾抬眼去看梁儒明……梁笙蘭未曾注意到梁儒明的離世,勉強也可以理解……
還有張玄福,他是宦臣,麵對滿殿的貴人,他自然不能抬頭直視……
可梁儒明的那一眾妃嬪、公主們,她們明明占據著最有利的地理位置;明明離龍床的距離那樣近;明明能夠在第一時間注意到梁儒明的情況……可就是在如此緊要的關頭,她們卻隻顧著拉幫結派、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竟無一人去注意梁儒明的生死……
九國朝野幾乎人盡皆知,大梁國敬武帝梁儒明在位期間,大梁國境內從無任何苛捐雜稅。即便是二十多年前聖武賢皇後突然薨逝,梁儒明為此而大興土木修建盛陵,梁儒明也未曾苛待、奴役修建盛陵的民夫。
並且,自梁儒明登基後這三十餘年裏,每逢大梁江南之地水患、各地天災,梁儒明總是及時或開國庫撥下賑災銀兩,或下令大梁各地州府衙門開倉放糧接濟因受災而不得不背井離鄉的百姓以緩解災情,且對各地州府衙門的官員下令,若有不從者立斬無赦……
總之麵對被天災貽害的百姓,梁儒明從不找借口推拒賑災事宜。尤其是,每每災後,梁儒明還主動為受災之地的百姓們減免賦稅、派兵幫助百姓們災後重建家園、恢複農耕……
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受大梁各地百姓愛戴的帝王,臨終之際卻是這樣一副情形……荒誕得……就像個笑話……
盡管冷晴與梁儒明相識時間不長,相交不深,甚至冷晴初見梁儒明時就被梁儒明狠狠威脅了一通……可即便是如此,冷晴也沒有怨恨過梁儒明,反而後期與梁儒明相處得甚是融洽。
而如今,即便是撇去她與梁儒明之間那不算深厚的交情不提,僅僅是站在一個陌生人的角度,看著憶舒殿內殿裏如此讓人心寒的場麵……冷晴也不知道她此時的心情究竟是悲傷、是難過、是無助,還是憤怒……總之心裏格外不是滋味……
尤其是,在聽見固林妤一派和肖婷一派的後妃們因為她的身份定位而寸步不讓地針鋒相對時,冷晴忍了又忍,卻終究還是沒忍住……爆發了——
“你們……吵夠了沒……”在固林妤冷聲冷氣地反駁肖婷的時候,坐在龍床邊的冷晴忍了又忍,終究還是沒忍住,咬著牙,低聲打斷了固林妤的話。
之前任憑以皇後固林妤為首的葉心雨、石萍、鳳蘭心幾人,以及以皇貴妃肖婷為首的何珠兒、劉丹、何雨麗幾人如何針鋒相對,被這兩方人馬卷進了漩渦中心的冷晴都不曾開口說過一個字,而這會兒冷晴突然開口,到著實讓殿內眾人有些反應不能。
而就在殿內眾人尚未從冷晴的突然發聲中反應過來時,站在固林妤一派的石萍就已經滿麵怒色地抬手指著冷晴,義正言辭地怒喝道:“放肆!無論你是後妃還是前朝女官,都不過是區區昭儀之位,竟敢打斷皇後娘娘說話,在皇後娘娘麵前如此放肆!!”
石萍話才說完,坐在龍床邊的冷晴便倏然抬眼,目光冰冷地直射向石萍。
先前還氣勢淩人的石萍被冷晴用如此冰冷的目光盯著,竟不由自主地渾身一顫,但旋即石萍想到固林妤就在她身邊……有這個在整個梁蕭城裏最尊貴、權利最大的女人的庇護,她何懼區區一個昭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