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怎麼教?這是我們為人父母者必須麵對的重要課題。
男孩與女孩的培養方式與培養側重點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了解男孩與女孩之間的差異,對男孩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最大程度地把他養育好,教育好。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我們要注意磨練男孩的意誌,讓他具備堅韌的性格,明白人生的可貴,珍惜當下擁有的幸福生活。要“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這樣,他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進而他才會奮發圖強,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財富,並有所作為。
可是,麵對淘氣的男孩,麵對不聽話的男孩,麵對我們無從“下手”的男孩……我們應該怎麼辦?打他?罵他?憤怒不已?其實,無論麵對怎樣的男孩,我們都要把握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不打不罵。隻有把握這個原則,我們才能克製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男孩。事實上,培養男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明事理,讓他心智成熟,讓他會做事,會做人。而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我們冷靜下來,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理性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這樣,麵對男孩,我們才能智慧地教育他。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父母無法控製自己,經常在不經意間對男孩非打即罵。也就是說,打罵男孩的現象在今天眾多的家庭中依然普遍存在。當然,打罵男孩並非我們的本意,但為什麼又會對男孩“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呢?
當然,不打不罵並不代表我們對男孩就真的“一個手指頭都不能碰”、“一句過火的話都不能說”,其實,對男孩不是不可以打,也不是不可以罵,關鍵是看我們如何有智慧地打,如何有輕重地罵。不過,在沒有掌握足夠的智慧、技巧之前,還是不打不罵的好。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有理由相信,打罵男孩的父母,其出發點是好的,他們對男孩肯定是愛之深,結果也就責之切。也就是說,這些父母對男孩是“恨鐵不成鋼”,殷切希望男孩能成材。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打罵男孩的借口。
英國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曾經說過:“粗暴的家長作風是最無教育智慧者采用的。”英國另一位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也曾指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不要打罵孩子。打罵式的管教,其所養成的隻會是‘奴隸式’的孩子。”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鄧穎超同誌也說過:“打罵孩子,使孩子一時表麵服從,心裏反感,甚至也學著對待別人。用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養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的確如此,打罵男孩,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男孩的問題,反而會摧殘男孩的身心,導致他喪失自信,性格扭曲,越來越叛逆,甚至還可能會做出極端的行為,如離家出走、自殺等,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需要我們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