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邦也會秀形象(1 / 1)

劉邦也會秀形象

卷首語

其實,搞形象工程並非什麼新鮮玩意,劉邦在兩千多年前就玩過,且玩得風生水起。因此,說劉邦是此類高手也是一點不為過的。他高在哪裏?說白了就是不刻意為之,機遇也好災禍也罷,隻要是需要,他就會順手牽羊地表演一番。

那年,項羽傾巢而出攻打齊國,劉邦覺得機會來了,便以幾十萬大軍拿下了楚國國都彭城。項羽聞信,震怒,僅以數百騎之力又把劉邦驅逐了。劉邦逃進滎陽,項羽又追了過來,斷了糧道,堵了退路。謀臣們便勸他伺機而逃。不料劉邦大怒:哪有丟下士卒不顧的道理?!謀臣便說:漢王活國家存,漢王死國家亡。又說:這不叫逃亡,是戰略撤退。於是,劉邦帶著十幾個保鏢趁黑夜從北門出逃,一路揚鞭策馬,也沒有回望一下滎陽以及還在城牆上血戰的士卒們。可見,劉邦是極端恐懼死亡的,但他也知道下屬們決不會讓他這樣亡命,他不肯逃是不能隨便逃,是逼著下屬們必須為他彈奏出一組高調。如此這般,他既保住了性命,又在危難之時大秀了一把形象。

劉邦此番“戰略撤退”之後,不久便卷土重來,與項羽大軍又對峙數月。這次不同的是,漢軍切斷了楚軍的糧道,項羽急火攻心就約劉邦對話並單挑。這無疑擊中了劉邦的軟肋,不過,劉邦沒有在眾將士麵前氣短,他說:我劉邦攻無不克靠的是智慧,跟你決鬥那豈不是自毀形象?接著就厲聲數落了項羽十大罪狀。楚霸王就令埋伏的士兵射出了一支暗箭,擊中劉邦的前胸。此箭雖有亡命之虞,但倚重“形象建設”的劉邦,還是不慌不忙地站起,拚盡全力對項羽喊:你的士兵也太差勁了,隻射中了我的腳趾!接著又是行巡又是慰軍,氣得項羽怒發衝冠。這次箭傷,劉邦雖受了皮肉之苦,但終究還是撿了個雙重便宜:一是借此穩定了厭戰的軍心,二是樹立了良好的視死如歸的王者形象。

當然,這還不是劉邦的絕活。劉邦斷了項羽糧道之後,圍而不攻,這可急煞了項羽。於是他抓來劉邦之父,並對外宣告說:如果劉邦不趕快投降,就把劉太公煮死。劉邦卻不急不躁地放話:我與項羽曾是結拜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他的老子,如果他一定要煮死老子,還請他分給我一杯肉湯!項羽終是沒下定狠心。劉邦卻因此被後人罵做不仁不忠不孝之徒。其實,這是冤枉了劉邦:一是劉邦料定項羽不會如此缺德,父親大人不會有性命之憂,二是即便殺了其父,劉邦也算是大義滅親之舉。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邦此番“造勢”,達到了預期效果。

劉邦善於用“事”秀形象,也會用“人”秀形象。酈食其是個老儒生,有才,更有噓枯吹生的本領。當年求見劉邦時,劉邦一邊讓女人為他洗腳一邊行接待之“禮”,怠慢得很:後來九江王黥布來投漢軍,劉邦依舊用“洗腳之禮”迎接。如此,有人說劉邦辱沒斯文。其實,這也是劉邦在搞“形象工程”。有才如何?得殺殺你的傲氣;有勇又如何?得滅滅你的銳氣!不然的話,他劉邦豈能在日後鎮得住這幫自命不凡的“閻王”?

如此看來,秀形象,劉邦算得上鼻祖,也算得上一個“全才”。

現如今,秀形象的人也不少,但其手法較其劉邦,卻是遜色得很。為何?或隻說不做,或私心太重,或好大喜功,或阿諛逢迎,或臉皮太厚是也。劉邦秀形象,也有讓人不屑之處,但畢竟為形象拚過生死,動過真心真情。如此,我們是可以學習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