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學傳人(2 / 3)

蕭大小姐很滿意地點點頭,今天終於可以把這篇論文完成咯,活動了一下略有些酸麻的五指,她衝著張崇炫說道:“結束了?”

張崇炫點點頭。

“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做?”蕭大小姐雙眸緊緊盯著張崇炫。

張崇炫似乎滿不在乎,她聳聳肩,坦然說道:“欲顯爾。”

“唔……”蕭大小姐略有些意外,沒想到這人之前伶牙俐齒,此刻卻如此坦誠,但她同時想到另一個問題,於是問道:“師承?”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此時的張崇炫收起了往日的狂傲與不羈,斂去了嘴角囂張的笑容,一臉肅穆凝重地誦出了這四句話。

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很茫然,茫然於這奇怪的對話究竟何意,也茫然於張崇炫反常的虔誠。隻有蕭大小姐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

張崇炫所吟誦的四句話,實際上是明朝大儒王守仁的心學四訣,有人說明朝最偉大的成就便是造就了王守仁和他的心學,事實上,陽明公是當之無愧的儒學集大成者,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學術思想,不僅成為明中晚期的主流學術思想,甚至遠傳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曾有“一生俯首拜陽明”的說法,明治維新的靈魂人物伊藤博文、西鄉隆盛等人,也都受心學的影響頗深,梁啟超曾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

蘭陵蕭氏家學淵源,以儒學傳家,蕭家子弟對於儒學上的造詣本就超出常人,博采眾家之長的蕭大小姐對於這個辯題其實心中早有自己的答案,這也是為什麼蕭大小姐看過這麼多場辯論賽而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人才的原因。張崇炫的洞察力則讓蕭大小姐很欣慰,很顯然,張崇炫從一開始就察覺了她的意圖,她不是要聽辯論賽,她是要選人,至少是要選一個同她觀點一致的人,張崇炫不僅察覺了,還分析到出了她想要的論點,又精心策劃了今天的鬧劇,層層遞進,隻為引起她的注意,而張崇炫對文院辯手的實力也有所預估,認定他們必然以被歪解過的儒學正道為立足點,以所謂聖人之言來壓對手,所以便指使她的死黨先以韓非子舉例論述,誘使他們自作聰明地拋出荀子的觀點來辯駁,而又以墨子之言來了次很不要臉的詭辯,一下子激怒對手,方寸大失之下拋出孟子的言論,這是文院的第二個昏招,到此時,張崇炫其實明明可以駁斥孟子的言論,結合曆史事實來論證,但是她沒有,她選擇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援引呂氏春秋中記載的子貢贖奴的故事來使對手徹底無言以對,趁勢提出以利為重,束之以法的論點。所有人都以為她到此為止了吧,其實卻不然,她開始糾正之前的錯誤了,最後圖窮匕見,目的是提出義利互重,相輔相成的結論,意思是,辯論雙方都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隻有義利並重,才是正道。這恰是她蕭大小姐想聽到的結論,她心中的論點。而張崇炫的師承是陽明心學,這對於蕭大小姐又是一個意外。她的文師崇尚的是程朱理學,這讓她非常頭疼,她不喜歡程朱理學,不僅是出於年輕人都有的叛逆之心,更因為朱熹理論中對女子的束縛犯了她的忌諱,而且她覺得朱熹表麵道貌岸然,實際卻為誣陷政敵唐仲文而拷打青樓名妓嚴蕊,真正是人麵獸心的敗類,又讓她如何肯接受理學思想?第一個與朱熹理學叫板的哲學家叫陸九淵,後世稱象山先生,陸九淵是心學創始人,也就是他提出了“人心至靈,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的論點,王守仁的陽明心學正是繼承了象山先生的衣缽,並將它深化和完善,終於成為天下顯學,世稱“陸王學派”。本來蕭大小姐沒想到張崇炫的師承問題,反正不是師承理學的就可以了,但是,張崇炫的那句“欲顯爾”刺到了她敏感的神經,因為這句話,本是王守仁點穿其高徒,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衣著古怪原因的話。張崇炫坦然引用,而且恰如其分,其實也就是明確宣布,她信奉陽明心學。倒是惹得蕭大小姐對她更添好感。因為心學提倡“行知合一”,心學門人大多有經邦濟世之才,王守仁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集立身、立德、立言、立功於一體,成就冠絕有明一代,除此之外,王門弟子還有徐階、張居正、唐順之、方獻夫、王畿等。而以張崇炫國文之優,不選擇文院,竟是管院的學生,這個事實讓蕭大小姐吃驚之餘,倒有一絲新鮮,看來這人,倒是個能一直給人驚喜的家夥。蕭大小姐對於張崇炫有了新的期待,她決定改變原先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