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是民族誌研究中核心的部分,它使得民族誌的研究設計能夠具體化。這就要求民族誌研究者一定要走入“田野”,成為該團體的一份子,進行自然觀察,並且需要較長時間。隻有“較長時間的走入田野”,才能幫助研究者對當地的曆史、文化的脈絡有更深一層的掌握。田野調查中,要求研究者能夠融入調查的社區中去,要不僅“身入”,還要“心入”。還必須指出,觀察者的偏見或先入為主的觀念,可能會嚴重影響研究的發展及詮釋的真實性,卻不易察覺,因此要防止情感過於投入,而降低搜集得到資料的信度。
本書作者工作在海南,居住在海南,跟主管和研究海南民族事務的有關部門有過較多的接觸,選擇海南黎族村寨這一特定社區來做田野觀察,具有研究的接近性,便於其“深入”。他在研究的過程中,在村裏生活了一段時間,調查期間能夠尊重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因此也能夠“深度浸入”村民中去,“以文化持有人的眼光”來觀察和記錄當地村民的言行。當然,作者在與村民打成一片,“跳進去”的過程中又盡量保持不喪失觀察的敏銳性,注意自己的觀察任務,還要從村民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以保證參與觀察的信度和效度。
在采用田野觀察法的同時,作者還采用了問卷調查法,把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黎族居民的生活方式變遷做了描述。當然,作者也沒有停留於對一般的現象的描述上,而是依據國家—社會關係理論以及心理學中的學習理論,站在高視點並分析了電視在黎族居民生活方式變遷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機製,提出了建立適應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的電視公共服務體係的建議,這將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由於選題好,方法得當,並且對方法的運用也不錯。從整體上看,這部著作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其研究的問題不僅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值得一讀;同時,該書布局脈絡清晰,行文語言流暢,采用小敘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很有可讀性。
(吳廷俊,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新聞史與新聞傳播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