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永遠的進行時
視點
作者:楊筱豔
若幹年前,我的一個學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這個孩子英語成績非常好,幾乎次次滿分,尤其擅做閱讀題。初到加拿大,他給我的郵件中談及許多趣事,我幾乎可從字裏行間看到孩子自信的笑臉。接下來的郵件中,我開始隱約感覺出孩子的情緒在變化,我以為那隻是萬裏辭家的少年愁滋味,直到我又接到他的一封郵件。他寫:老師,為什麼我讀不懂這裏的報紙和課本?課外書就更讀不懂。為什麼我以前學的英語跟現在接觸到的英語不一樣?
這件事促使我反思我們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我們的閱讀教學究竟離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有多遠?
溯本清源,什麼樣的閱讀是真正的英語閱讀?
真正的英語閱讀最基本的特征是閱讀者能夠通讀地道的英語文章,獲取有用的信息,比如讀報刊新聞、時政評論、科普簡報、經濟雜談乃至影評、娛樂消息等。再高一層次的英語閱讀,是閱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精讀專業性強的文章和書籍,並從中獲取所需的知識。最高層次的閱讀是能夠閱讀用英語寫成的文學作品、哲學書籍等,能夠體會這類作品中的用詞之美、韻律之美、結構之美與哲理之美,能夠讀懂狄更斯的複雜多變、馬克·吐溫的幽默風趣、毛姆的輕便明快、簡·奧斯汀的生動與機鋒、海明威的洗練與流暢、伍爾芙的睿智與深邃……能夠品味英語這門語言的精妙所在。
但現在,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離這樣的目標可謂遠矣!現階段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不少。
第一是文本的缺陷。我們的閱讀教學所使用的文本從量上看嚴重不足,從質上看不夠地道,甚至還有大量為應付考試而生編硬造的篇章。
第二是課時的不足。每周三至四個課時,教師隻能勉強完成課本的教學,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品質更好的文本,也不能細致地為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閱讀教學必得要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否則學生們不過是將文本囫圇吞下,不僅於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無益,還可能讓他們對閱讀生畏、生厭。
第三是課業的影響。客觀上,我們必須要麵對課業測試,所以我們才會帶領學生閱讀那些生編硬造的篇章,甚至自己也編寫這樣的篇章讓學生練習。
第四是教師自身閱讀能力的欠缺。2004年,我被公派至加拿大學習。包括我在內的23名專職小學英語教師在到達進修學院的第一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學校機房的每一台電腦都裝上了Chinese Simplified。搜索,下載,安裝之後,一堆亂碼的網頁立刻變成母語撲麵而來,我們一下子覺得身心得到了救贖。可事後我們都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是多麼的愚蠢。人對於母語的親近是與生俱來,值得尊重的,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迫使自己暫時與母語隔絕,以便習慣於英語閱讀並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
閱讀教學——那路是長的,但好在,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近幾年,我們不斷地修正乃至重編我們的教材,力圖使語言更加地道;我們的課堂教學研究也立足於探索閱讀的原則、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文本的不足,如林妹妹的弱症,有著無可避免的先天性,因此,目前,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課本為本,進行細致、規範、生動的語言教學,再選取適量、適當的課外文本作為補充,比如經典繪本、牛津閱讀樹等。
兒童的閱讀水準與閱讀品位,往往是教師的閱讀水準與品位的投射,所以,我們許多英語教師,已開始在課外閱讀大量的英語原版文章和書籍。南京市政府將斥巨資擬在幾年內完成對所有英語教師的專業培訓。
那路是遠的,如果不邁出第一步,我們隻是“現在時”;而當第一步邁出時,我們就成了“現在進行時”。
幸好我們已在路上。我們已經是進行時。那路是遠的,重負輕履,我們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南京市長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