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階段,孩子開始進入比較逆反的青春期。這時的孩子已不再滿足單純被教育的角色,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吩咐和安排,遇事願意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希望自己決斷。如果不能滿足這一特點,就會感到失望或者進行反抗,而發生頂嘴。
中國的家庭教育信奉“聽話”教育,中國的父母普遍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話愛頂嘴的孩子就是壞孩子,“聽話”也是中國父母對孩子講得次數最多的、在教育孩子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孩子在家裏被時時教訓要聽父母的話,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被千叮嚀要聽阿姨的話,孩子上學了也要被囑咐要聽老師的話。總之,聽話的孩子總是招人疼、惹人愛的,不聽話的孩子總是招人嫌、惹人煩的。
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認識,中國的父母往往刻意要求孩子對自己的無條件順從。一些父母覺得自己絕對正確、無所不曉、無所不能,自己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還多,孩子當然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教誨,於是,當孩子與大人出現分歧時,大人經常武斷地表態“你錯了”“你這樣不對”;當孩子想對某件事做個說明時,便會遭到父母更大的訓斥:“不許頂嘴!”“還嘴硬?”更有一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頂嘴,當孩子向他們父母的權威發出挑戰時,盛怒之下免不了對孩子一番拳腳相加。
實際上,頂嘴意味著孩子的心理在成長,說明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說明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說明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應當怎麼做,不應當怎麼做。當孩子年齡尚小且自理能力較差的時候,讓孩子按大人的指示去做是可以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以後,再總是用“聽話”去教育孩子和要求孩子,就顯得有些偏頗了。這時,父母應該認可孩子在心理上的成長,積極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采用不同於過去的方式幫助和指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什麼“孩子長大了,不聽話了”,或者簡單地采取高壓政策使孩子屈服。
其實,孩子頂嘴比不說話反抗好。因為頂嘴可使父母容易了解子女。客觀地說,孩子“頂嘴”是有許多積極意義的:
孩子頂嘴,說明他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見解,如果家長這時能夠聽取和采納孩子的正確的意見,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價值的,這對他的自信心的提高大有裨益;相反,如果總是用“聽話”兩個字去教育孩子,隻能養成孩子唯唯諾諾的性格。
孩子頂嘴通常發生在父母親批評不得法、孩子不服氣時,孩子沒做錯事而受到父母親的冤枉時,孩子不想馬上去做的事、可父母親硬逼著他去做時,或者大人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氣時。其實這些都反映了父母親在教育孩子時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家長正好可以從孩子的不滿情緒和頂嘴的表現中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從而來改變和提高自己。
孩子的頂嘴也是一種心理宣泄,這是孩子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心裏對大人的不恰當的所作所為不敢怒、不敢言,許多委屈都憋在肚裏,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非常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憂鬱、頭痛、精神不振、懦弱等不良心理反應。
但是頂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一旦習慣成自然,也不利於他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的和睦。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麵進行引導。
1.遇事冷靜,賞罰有度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置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2.注重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作為家長也應對其父母或上司表現出應有的尊重,少與之發生爭執,否則就會影響到孩子。
3. 給孩子申辯的權利
即便知道他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後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選擇將功補過的辦法來彌補過錯,這往往是他們最樂於接受的。
父母心語
孩子和父母頂嘴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父母應當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多下些工夫!同時還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因為現在的孩子畢竟接受教育早,接觸的傳媒多,而且頂嘴也是孩子不良情緒得以宣泄的一個途徑,從另一方麵也說明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