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心、我的心穿一串,穿一株幸運草、穿一個同心圓……”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重聚的小虎隊演唱的這首經典老歌《愛》,喚起了幾代人的美好回憶。小虎隊歌唱的是青春期萌動的純潔愛情,而我要借用這句歌詞,演繹另一種偉大的愛,即父母與孩子的親子之愛。
毫無疑問,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世界上最深厚、最無私的愛。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又在父母愛的懷抱中長大。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愛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困惑,甚至痛苦。難道愛有錯嗎?這是無數父母心底的呐喊。且慢,讓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了哪裏。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它是最奇妙、最溫馨的矛盾統一體。父母用血肉孕育了孩子的生命,但這個生命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獨立的意誌和人格。這種最親密的關係,最終的使命是走向分離。孩子在父母那裏汲取了足夠的養料後,必須脫離父母築就的愛巢,獨自走向社會,迎接各種風雨的洗禮。這樣,生命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延續,社會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文明才會越來越多地被創造。
因此,父母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尊嚴、個性,他不是你的附屬品。同時,父母也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孩子最終會離開你的嗬護,獨自擔當起作為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他不會也不能永遠蜷縮在你的羽翼下生活。
父母還要知道,孩子的世界,是與成人完全不同的。他從天國來到人間,從童話走向世俗,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認識和感知世界。他有自己特有的成長規律。你必須站在他的位置,理解他特有的視角和思維,才能對孩子有真正的了解。
以上三點,是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要訣。父母想要與孩子建立順暢、深入的溝通,就必須具備上麵的正確理念。它就像“芝麻開門”的咒語,掌握了它,才能打開通向孩子心靈寶藏的大門。生活中父母的種種煩惱,正是由於沒有形成這些正確的教育理念所帶來的。
怎樣做父母,確實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它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身上具有自然人和社會人的雙重屬性,他既有與生俱來的依賴性,更有日益成長的獨立性;既有身體成長的生理需求,更有精神成長的心理需求。麵對這個上帝送來的天使,你既興奮,又惶惑;充溢著愛,卻常常不會愛。
“為人父母”是你全新的人生角色。孩子讓你的世界喧嘩、熱鬧,充滿生機,又向你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挑戰。他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卻又如此陌生,你甚至不知道如何與他交流。他是如此地依賴著你,卻又擁有自己的獨立世界。你從來不知道,自己這麼無知,回答不了孩子層出不窮的提問;自己這麼沒有耐心,難以麵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錯誤”;自己這麼煩惱和痛苦,不明白為什麼滿心的愛卻換來孩子的冷漠、叛逆甚至仇恨。你覺得很失敗,很不甘,甚至懷疑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那麼,該怎樣應對這個巨大的挑戰呢?答案隻有一個:與孩子一起成長。當你心中充滿愛的困惑時,你要不斷學習,向書本請教,向專家請教,在網上交流等,時時處處做一個有心人。日積月累中,你就成了一個兒童心理專家,一個教育學家,一個語言學家,一個家庭醫生。
溝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愛是溝通的靈魂。溝通讓你心中的愛流向孩子的心,孩子經過依賴、叛逆、成熟、獨立的成長軌跡後,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來理解、回歸、回饋你的愛。最終,兩代人的愛穿成一個同心圓,相互交融,傳遞著希望與幸福。
願這本書伴隨你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歲月,成就你更加成熟、理性的親子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