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倒湖(2 / 2)

老夥子擺出一副世外高人的姿態,侃侃而談了大約半個多鍾頭,用咱們的大白話來說,就是二十個字能講完的事,他非要寫一本書,你說你能拿他怎麼辦?我聽他囉嗦了半天,又是文言文,又是盜墓史,到最後,老夥子侃的吐沫星子橫飛,就差沒把他當年在晉西北倒騰爆款冥幣的光榮事跡再拿出來說一遍了。

不過好在我總算是聽明白了。

老夥子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我們所處的位置,並非平原,而是高海拔地區,也就是說,南邊被北邊要低很多,老夥子的想法是:如果我們在南邊挖一條溝渠,深度與湖底齊平,再將其打通,這樣一來,湖裏的水就會順著溝渠盡數流走,一滴不剩。

在盜墓行裏,如何將古墓裏的積水排走是一門大學問。經驗老道者,觀其地勢,便能知曉那肉眼不可見的高低起伏。相傳當年越國大夫範蠡墓被盜時,現場曾出現過“萬魚躁動”的奇景。據知情人描述,那座古墓是一座典型的“水墓”,《安徽通誌》中記載:範蠡大墓,湖水環繞,墓浮其中,高若土山。上建廟宇,內塑西施像,並有鬆柏密林覆照,壯觀異常。

但當時盜掘這座古墓的人,是一位被江湖上稱作為“樓家猴子”的摸金高人,此人盜墓手段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麵對眼前的滔滔湖水,那“樓家猴子”隻用了一根細竹,便將水盡數排出,使大墓盡顯於眼前。

老夥子的方案我們粗算了一下,如果大夥沒日沒夜的幹,大概七天左右就能挖出一條足以將小湖裏的水盡數排出的溝渠。周伯人思考了一會兒,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案,因為老夥子說的沒錯,這湖底既然有個女鬼,那萬萬是不能潛水盜墓的,否則一旦出了什麼幺蛾子,到時候連跑都跑不了。因此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就必須要把湖水弄走。

大方向定下來了,接下來就該擼起袖子開始幹了。人就是這樣,都不怕吃苦,就怕不知道前方的路。人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路,就會爆發出源源不斷的動力,根本不管那其中的過程究竟有多累多苦,此時此刻的我們,不正是這樣嗎?

之後的七天,我們未解之謎研究所的六名成員,加上老夥子,賈老爺子和賈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幹活,一直幹到半夜。揮灑出的汗水自然換來了我們要想的結果:小湖以南,一條深度為八米五的排水渠漸漸形成了……

當馮二彪最後一鋤頭將擋住湖水的泥牆挖穿,頃刻間,湖水爆泄,足球場那麼大的小湖,水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下降。大夥扛著鋤頭站在岸邊,所有人皆是一動不動,屏氣凝神的盯著湖底,眼看著湖水越來越少,湖底的景象馬上就要露出來了,那一刻,我們仿佛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良久,那湖底終於露出來了!